压水井
□ 孙会昌
前不久,我去外地某农庄参加笔会,中午就餐时,发现山下有一座南北走向的长廊,廊下砌有一排大锅头,每个大锅头的后侧均装有一口压水井。这水不是从地下压上来的,而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轻轻压一下压水井,水就喷涌而出。
正巧有一群初中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此地春游,他们正围着一口口压水井,兴致勃勃地按压着那长长的铁制把柄,一股股清泉水流了出来,供他们刷洗碗筷等。学生们欢快地笑着、闹着,在他们的欢声笑语里,我想起了老家东阿县姚寨镇前范集村的那一口压水井。
老家的那口压水井在老东屋的西窗外。那是40多年前父亲雇打井人安装的。当年打这口压水井,是因为当时村子里村西、村中、村东各有一口大井,村东那口大水井距我家最近,但也得有三里地。那时,父亲每天都会早早起来去那口井里挑水,直到挑满家中的深水缸为止。一家六口人,饮水、做饭、洗衣需要用水,家禽家畜也需要饮水,常常到不了傍晚,深水缸就见底了,父亲教学归来不得不再去挑上几桶。为了方便家中日常用水,解除一天两次的挑水之劳,父亲决定在自家院子里打一口压水井。
大约打到八九米深,地下水就涌了上来。白色的长管底部裹好细棕纱,直插入井底,抽净浑水,清理好井眼,然后,在地面上用水泥、红砖垒一高矮相当的台子盖住井口,台子上安装一个压水井头,这才大功告成。压水井头是生铁铸造而成的,鸭脖状的出水口下面,是一口埋在地下约三分之二的大深水缸。把二三十厘米长的一根滑溜的圆木棍,与原生铁压手柄用铁丝绑定,上下压动加长手柄,就将井下的水给引上来了。
盛夏时节,农忙归来,喝上几口刚压上来的地下水,洗一把脸,擦一擦身子,再冲一冲脚,清爽甘甜的井水便将满身的暑气、尘埃和疲劳一扫而光。
晚饭后,父亲切开用井水冰镇过的大西瓜,红红的沙瓤、甜甜的汁液、凉凉的口感,让人爽到了极点。
有了这口压水井,奶奶和母亲再也不用到坑边去洗衣服了,我和弟弟身上的衣服又干净了许多,压水井给我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即便是在大旱的时候,这口井也从未枯竭过,每天都“吱吱呀呀”地唱着压水歌,甘甜清冽的井水滋养着我们全家人的身心,也滋养着院里院外那长长的豆角、翠绿的韭菜、紫红的茄子、鲜红的辣椒……在这口压水井的陪伴下,我慢慢长大。
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一幢幢高大宽敞的新砖房拔地而起,更加清洁方便的自来水走进了千家万户,我家那口压水井也慢慢被闲置。
如今,压水井已不多见,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不知其为何物。商家把这曾经几乎家家必备的压水工具搬进了旅游景区、农家乐等地,以此博取年轻人的眼球。我想,不管在哪里,压水井都会以长者的身份,见证、诠释着美好生活的变迁。
(本版有些文字涉及方言,仅用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