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7年的热血与荣光
一家四代接力从军
本报通讯员 华斌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但对于东阿县牛角店镇陶嘴村的于涛一家来说,却是“全家当兵,全家光荣”。在大半个世纪里,一家四代人先后穿上军装,走上了保家卫国之路,这是血脉的传承,更是家国情怀的延续。
4月7日,记者走进于涛家,听他讲述了全家四代人情系军营、矢志报国的故事,感受这份跨越77年的热血与荣光。
于涛的祖父于恒章是他们家第一代军人。1947年,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于恒章满腔热血参军入伍。入伍后,他随部队参加了多场战役。他忠诚使命、英勇战斗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1968年3月,于涛的父亲于加云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被分配到青岛某部队服役,因有文化,担任了部队卫生员。1969年3月,于加云随部队到济南市南部山区修筑国防工事。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任务,战友们两个人用筐抬土,他自己用麻袋背土,相当于一个人完成两个人的工作量。几天下来,他的肩膀被勒出血印,磨破了皮。因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出色完成了任务,同年10月,于加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施工地点位于山区,工作环境阴暗潮湿,再加上水土不服,于加云患上了胃病。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他主动申请退役返乡。虽然退役,但于加云对部队的热爱丝毫未减。“保家卫国才是男儿本色,男孩子就要去当兵锻炼,报效国家。”这是于加云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在他的感召下,于涛兄弟三人长大后相继参军入伍。
于涛的哥哥于滨1986年12月入伍,在江苏省某军分区服役。1988年秋天,在参加部队组织的演习训练时,他不幸把左腿膝关节摔伤,住院做了半月板切除手术。1990年3月,他因公伤残退役返乡。
于涛的弟弟于波1991年12月入伍,在武警广西总队某支队服役,于1994年12月退役。
于涛1989年3月入伍,应征到原武警交通第七支队服役。新兵集训结束后,他随部队进太行山区修筑河北省天走线公路。因工作条件受限,装卸沙土石料、打山洞、上山运送炸药等工作完全依靠人工,于涛不怕苦不怕累,高效完成分配的任务,多次被中队领导表扬。有一次,于涛所在中队搬运修桥所用石料,他背着一块石头送往运送点,途中踩到一块小石头,不慎摔倒,腰被石头砸伤,住进了医院。自此,于涛再也无法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1991年12月,于涛含泪退役返乡。
回乡后,于涛积极为家乡作贡献,先后担任乡村振兴联络员、沿河新村民兵连连长、牛角店镇社会组织联合会会员、沿河新村陶嘴网格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8月,他被东阿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兵支书”称号;2023年,他被东阿县委、县人民武装部评为“最美拥军人物”。
“今年春节前,老于垫了5000元,给俺们村换上了路灯,让俺们过了个亮堂年。”村民张拥庆说,于涛身上有军人的干劲。担任陶嘴网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于涛充分发挥“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志”的军人本色,在平凡岗位上当好“服务兵”和“知心人”,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富日子。“我是一名来自老百姓的兵,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部队培养的吃苦实干的精神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忘。”于涛说。
于家四代人用荣耀与忠诚诠释着家国情怀。2018年9月,于涛的儿子于越光荣应征到第72集团军某旅服役,接过从军报国的“接力棒”,成为家里的第四代军人。他服役的连队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经历战役400余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先后参战288次,击落敌机25架、击伤敌机24架,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总部联合授予“制空猎手”荣誉称号。为了能够和英雄的连队相匹配,入伍后的于越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用心钻研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反复演练每一个环节,深抠每一个细节。入伍第3年,他就带领班组取得实弹射击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的优异成绩,成为连队最年轻的发射班长,先后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四有”优秀军士。
2023年初,于越所在部队列装了新装备。为了尽快掌握新装备的各项性能,该旅实行竞争上岗选拔“首席教练员”的办法。得知消息后,于越积极报名参选,除了专业理论、实装操作等考核内容,他结合平时对装备性能的研究,认真准备教案,反复演练,最终通过层层考验,成为连队新装备发射专业的“首席教练员”,被誉为“制空猎手连”新一代擎旗手。同年12月,于越荣立“平时个人战备训练三等功”。
一门四代从军志,一脉相传家国情。于涛一家四代人参军报国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他们家的红色家风也影响着周边人。每年征兵季,于涛都是村里的“义务宣传员”,在陶嘴村,现有退役军人32名,几乎每年都有年轻人步入军营。“我虽然已经退役了,但仍可以发光发热,动员更多子弟参军入伍、报效国家,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涛说。
“这些都是孩子在部队获得的荣誉,我为孩子骄傲,但也告诉他,所有的荣誉都只代表过去。”于涛的妻子李淑霞向记者展示于越在部队获得的荣誉,各种证书、奖章摆了满满一桌子。初入部队训练时,于越的手经常被磨破,慢慢变成了厚厚的茧子。李淑霞总在电话中跟于越说,军人就要亮剑沙场、保卫国家,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不能给家人和家乡丢脸。但李淑霞的女儿告诉记者,其实,李淑霞挂了电话就心疼得直掉泪。2021年7月,李淑霞被评为2021年聊城市“十佳兵妈妈”。
四代人,在不同的时代怀着相同的家国情怀投身军营,用同样的信念和忠诚谱写着生命的精彩华章。“今年春节时,我和儿子约定打个擂台赛。我在村里,他在部队,看看到年底我们爷俩儿谁干得更好,谁取得的成绩更多!”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