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大学子 用画笔复原21位烈士容貌

本报记者 马永伟

张贵臣,1945年牺牲,年仅20岁;

王其昌,1948年牺牲,年仅20岁;

王桂成,1949年牺牲,年仅20岁;

……

聊城是一片红色沃土,无数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热血,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光明大道。遗憾的是,不少烈士生前没有留下照片,其后代至今不知他们的容貌,相思无所寄托。

从2022年开始,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我为烈士画张像”活动。截至目前,该学院已有15名学子为21位烈士画像,让英雄与家人跨时空“团聚”。

时隔几十年

烈士终与家人“重逢”

王丽静是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级研究生,前段时间,她受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的委托,为79年前牺牲的冠县清泉街道寨里村张贵臣烈士画了一幅画像。

4月3日,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书记孔德滕组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陈庆鹏、于昕冉、王丽静,联合聊城市烛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李云亚、郭鹏等人,前往冠县清泉街道寨里村,将张贵臣烈士的画像送到烈士家属手中。

“快80年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我哥哥的模样,了了我的一桩心愿。”张贵臣烈士的家属抚摸着画像,激动地说,“我代表全家人感谢大家。”

这并不是该学院第一次送烈士画像回家。

2023年3月28日,该学院联合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走进高唐县清平镇小屯新村,将王桂成、赵金武两位烈士的画像送到烈士家属手中。

两年的时间,已有21位烈士的容貌在这群青年学子的笔下复原,也勾起了一段段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往事。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时隔几十年,英雄与家人“重逢”,跨越两个世纪,革命薪火仍代代相传。

根据亲属照片

复原烈士容貌

在战争年代,很多烈士生前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被时光模糊的英雄容貌,是如何在这些青年学子的笔下变得生动、清晰起来的呢?

“张贵臣烈士参军入伍时很年轻,1945年在高唐郭庄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20岁。张贵臣烈士家中没有他的照片,我只能依照他的哥哥在60多岁时拍的照片为其画像。”王丽静说。

“首先要确定好脸部的轮廓,通过烈士哥哥的照片可以看出,张贵臣烈士的脸型偏长、偏瘦。”王丽静说,“其次需要通过烈士哥哥的照片,确定张贵臣烈士五官的位置、形状、大小。还需要调整面部细节,将烈士眼神中坚定的革命信念表现出来。最后画上军装,整理画面。”

由于学业繁重,王丽静只能利用周末时间画像。她反复打磨,用了两个周末,最大程度还原了张贵臣烈士的英勇形象。

将张贵臣烈士的画像送回家那天,志愿者被张贵臣烈士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被英雄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张贵臣烈士的证明书原件虽然已经破损,但上面鲜艳的国徽和殷红的旗帜,彰显着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王丽静回忆道。

“学生通过为烈士画像,学习和了解烈士背后的故事,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孔德滕说。

“参加‘我为烈士画张像’志愿活动,能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让更多的烈士与他们的家人‘团聚’,我感觉非常有意义。”王丽静说。

“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一笔一画地描摹出烈士的长相、神情,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组织同学为烈士画像十余次的陈庆鹏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英雄精神彰显出的价值是永恒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担负起弘扬英雄精神的重任。”

2024-04-1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8640.html 1 聊大学子 用画笔复原21位烈士容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