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医者初心 守护群众健康
——记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李树亮
□ 刘庆功
近日,2024年度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选揭晓,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树亮榜上有名。
熟悉李树亮的业界人士及广大患者都称赞他“年轻有为”“医术精湛”“谦虚仁爱”。作为一名年轻的外科大夫,李树亮把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他深知唯有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践行医者初心使命,因此,自2008年从医以来,他就注重提升自己的医术,逐渐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名出色的外科专家。
4月20日,一位被病痛折磨了10余年的德州患者经过李树亮的治疗,顺利出院。10余年来,该患者反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活动后加重,多次在其他医院就诊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且最近1年来症状加重。结合患者的病史及检查结果,李树亮判断患者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膈疝——胸骨后膈疝(Morgagni疝)。
胸骨后膈疝只有手术才能治愈,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难度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此外,李树亮团队面临重重困难:患者病史长达10余年,小肠、结肠及大网膜进入胸腔,与疝囊粘连;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腹腔空间小,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患者的右肺被进入胸腔的器官组织压迫,导致肺不张,呼吸功能明显不足,增加了麻醉手术风险;患者年龄偏大,肌肉组织薄弱,术后缝合困难,易撕裂导致复发风险。为了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经麻醉科、ICU会诊,手术前,专家团队指导患者进行了呼吸功能锻炼。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李树亮在团队配合下,顺利为患者完成了腹腔镜下胸骨后膈疝的无张力修补术。手术中,他首先将患者的肠管、大网膜与胸腔疝囊的致密粘连进行分离,将肠管组织完好无损地还纳回腹腔,然后将疝环缝合好。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增加了腹腔镜下缝合难度。李树亮依靠丰富的经验,顺利完成了缝合,并用合成补片对患者的膈肌薄弱处进行了加固。
术后第二天,患者感觉呼吸轻松,没有痛感,也可以正常进食及下床活动。患者复查胸片及CT发现,其之前被压瘪的右肺已恢复原状,呼吸功能已基本恢复。
河北省清河县的邱老先生是一位重症患者,84岁的他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出院后,为主治医师李树亮赠送了一块牌匾,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块牌匾上的文字是邱老先生自己创作的一首藏头诗,句首8个字连起来是“白衣天使治病救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树亮遇到过不少像邱老先生这样的高龄患者:83岁的胃癌患者、90岁的小肠穿孔患者、93岁的直肠癌患者、95岁的腹内疝患者、96岁的胃穿孔患者……李树亮团队一次次挑战着手术难度。
专业不是壁垒,知识和眼界才是围墙。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2015年至2022年,李树亮先后赴齐鲁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修,不断学习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掌握了腹腔镜、胃肠镜以及显微外科技术,尤其擅长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减重与糖尿病手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术,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术及双镜联合手术等微创手术。
李树亮所在的胃肠外科还承担着救治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任务,对他来说,加班是常态,半夜赶往医院抢救患者更是常事。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周末,李树亮24小时待命,只要患者有需要,他随叫随到。李树亮说,急危重症患者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而他作为守护患者生命的医者,不能有丝毫懈怠。
李树亮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研究型医生,这既要有精湛的临床技术,还要有科学思维能力和职业敏感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作之余,李树亮自学并掌握了R语言、Python语言及perl语言,并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放射组学临床应用等。2022年,他顺利获得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并担任多家SCI杂志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