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船从元朝来——聊城运河漕船出土记(下)

本报记者 马永伟

本报通讯员 杨汝雷 吴树坡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流淌千年的“诗和远方”。

日前,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第七届全省博物馆十佳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荣获全省博物馆十佳陈列展览精品奖。展览融合数字科技、文物展示、微缩景观、展板图片等,全方位、跨时空、立体化讲述和展示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水工科技、人文风情等,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内一楼序厅陈列的元代漕船,是《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中最闪耀的存在。

这艘近20米长的木船为何会在聊城出土?是怎样沉没的?又是如何复原并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的?

元代漕船为何在聊城沉没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气势恢宏,书写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寿张县尹韩仲晖建议,派遣漕运副使马之贞与太史院令史边源勘察山东地形,筹措工程费用,准备开凿运河。同时命断事官忙速儿、礼部尚书张孔孙、兵部尚书李处巽主持工程,征调民夫3万人,接济州河向北开挖运河,经寿张、聊城,向西北至临清入卫河,全长132.5公里。元世祖赐名“会通河”。

至元三十年(1293年),随着会通河、济州河、通惠河的修浚,北起大都、南抵杭州,长约1700余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从此,水到之处,繁华渐起,“舟楫万里,振古所无”,大运河承载着元代江淮财赋、盐米北运的重要使命,也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锦绣繁荣。

与此同时,一艘艘木船载着粮食布匹、茶果丝绸等在运河里走南闯北,为沿岸城镇和百姓带去了活力、烟火气。

这艘木船为何在聊城沉没?又是怎样沉没的呢?

“沉船出土地点南邻的闸口为明代的通济桥闸,该闸是为调节聊城段运河水位落差而设。”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赵铮介绍,会通河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水源不足且分配不均,另外,桥闸设置也不合理,故而漕运常常受阻。

“由于漕船在梯次进闸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船翻粮毁之事,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可能是因为桥闸损毁而沉没。”赵铮说,关于沉船原因还有一种说法,“元代此处并未设闸,可能是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受损严重,船员被迫弃船。沉船中发现的文物均为价值不高的韩瓶、盅碗等,如果是事故造成的紧急下沉,不可能只发现少数价值不大的东西,所以很可能是船员有序弃船。”

复原漕船书写文旅佳话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厅陈列的元代漕船船舱上,张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顺风顺水顺人意;下联:好年好景好前程;横批:一帆风顺。

“这副对联是布展公司布展时题写的,寄托了对行船人舟行万里一路顺遂的美好祝愿,昭示着复原后的元代漕船风好正扬帆、在‘两河明珠’之城不断书写文旅佳话。”赵铮表示。

为了对沉船进行妥善修缮和复原,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专家意见,严格按照木器文物修复规范,为沉船制定了科学的复原方案。

“工作人员要对船体木材进行脱水、脱盐、清洗及灭菌处理,并对连接船体木材的铁钉进行保护。”赵铮介绍,复原沉船等同于新造船只,需要先搭建船台,使整体复原工作在船台上进行。船台搭建完毕后,才能对沉船进行复原。

根据河北磁县南开河元代沉船和山东菏泽元代沉船的结构,结合文献记载,可知元代内河船一般都有13个舱,由首封板、尾封板和12道横隔舱板隔开,聊城出土的元代漕船也是如此。复原这艘船,需要测绘船体,拼合船上的木构件,依次复原型线、舱室、行船和停船设备、钉连处、色泽、艌料等。“保持船体平衡的操纵设备——平衡舵在宋代就已出现,但其平衡系数很小。菏泽元代沉船上出土了我国首次发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舵’,聊城元代漕船上的平衡舵即是据此复原。”赵铮说。

此外,作为大体量的货运船,桅杆是必不可少的动力设备,但聊城元代漕船上并未发现桅座痕迹,估计使用的应该是可倒的人字桅,这种桅杆样式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均有体现。同时复原的还有系于桅杆之顶用于拉纤的纤索。由于运河船多,加上会通河航道较窄,用尾橹比用桨更方便,故复原时配2支尾橹,另配8支撑船的钩篙用于行船;船首配1只四爪铁锚用于泊船。

复原后的元代漕船,如今已成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陈列中最耀眼的存在,每天都在八方游客的目光中诉说着曾经的大河奔腾、文化灿烂。“聊城元代漕船既是京杭运河山东段首次发现的元代沉船,也是迄今为止在京杭运河主航道发现发掘的第一艘元代沉船。该船的出土和复原,对于研究元代内河船和漕船的形制、制造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成为聊城在漕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又一有力实证。”赵铮说。

(本版图片由马永伟拍摄。上期报道见《聊城晚报》4月25日02版)

2024-05-0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9973.html 1 船从元朝来——聊城运河漕船出土记(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