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现场问计,面对面答疑解惑,聚源社区——
“公益大集”上有了新“摊位”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最近一段时间,每周六上午,参加“公益大集”成为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聚源社区居民和爱心志愿者的新期待。
“公益大集”上,有医护人员开展爱心义诊,有志愿者为老人理发、剪指甲,有口腔检查,有家电维修,有非遗展示,还有磨剪子抢菜刀、免费推拿等多项便民服务……
“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很多贴心服务,还不花钱,多好啊!”5月11日上午,在“公益大集”现场,居民梁兴盛高兴地说。
当天,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聚源社区又一次开展了“公益大集”活动,信义商家和志愿者在现场提供免费理发等多项服务,众多居民涌来,现场热闹非凡。
与以往不同,此次“公益大集”开设了新“摊位”——“书记面对面 党群心连心”。活动现场,聚源社区党委书记孙博热情接待来访居民,为大家解答各类问题,认真记录下居民对社区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
“今天上午,我在现场收集了10多条意见建议。”孙博说,这些意见建议包括小区安全、公益服务、健康养老等多个方面。“其中一条建议是,夏天快到了,希望社区还像去年一样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演练活动。我觉得很好,已经开始做相关准备了。”孙博说,聚源社区将在每周六上午持续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公益大集”活动,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此外,他们希望借助“公益大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社区居民学习,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并为各方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居民间的了解,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和谐、幸福的社区环境,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记者感言
小“摊位” 大愿景
网络时代,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的途径比以往多得多:电话、短信、微信、问卷调查、网络留言……但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比面对面交流更真诚、更温暖,也更高效。
相关研究显示,人们沟通中的信息,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递的,38%是通过我们的语气语调,55%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
有意见当面说,有问题当面讲,你讲得详细,我听得仔细。你的情绪我看得见,我的诚恳你能感受得到,这就是面对面沟通的魅力。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到群众中去,现场答疑解惑,现场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不能小看了聚源社区“公益大集”上的这个小“摊位”,书记面对面、党群心连心,才能共同把社区的问题解决好,把社区办成群众心里的样子,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小“摊位”,大愿景。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密码,其实就藏在这持续用心、不断创新的点滴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