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大学培育出江北“凤凰花”

张秀省在查看聊红椿长势。万昊 摄

聊红椿(左)与普通臭椿(右)性状对比。(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记者 颜莉 通讯员 周宪奎)七月盛夏,在聊城大学东校区试验田内,一树树火红的“花”竞相绽放,灿烂而热烈,其景象可媲美南方的凤凰花。这些树,是由聊城大学张秀省、高祥斌、邱艳昌、邱乾栋、赵培宝五位教师组成的观赏植物研究团队培育出的观赏新树种——聊红椿。

这些红色的“花”其实是聊红椿的果实——翅果。椿树的翅果一般为绿色,聊城大学观赏植物研究团队培育的聊红椿翅果幼时鲜红,成果深红,是目前全国唯一自幼果至成果始终保持红色的臭椿品种。

聊红椿可谓“美壮强”。其美,美在“花量”大,树木侧枝多,大丛的深红色翅果灿若红霞;美在“花期”长,从每年5月下旬到7月下旬都可以欣赏到红色美景。其壮,在于生命力顽强,可抗旱、抗高温、抗低温。在聊城大学试验田里,它们经历过40℃左右的高温;在雄安新区试验田内,它们抵抗住了零下20.3℃的低温。其强,在于它喜光、耐盐碱,少有病虫害,适宜栽植范围广。

据聊红椿培育人之一、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原院长张秀省介绍,聊红椿可在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北部等地种植,也可作为园林绿化的观赏树。除此之外,聊红椿的树叶、树皮、根皮、种子均可入药,其内含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虫作用,可用于制作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等。

聊红椿的发现及培育过程要从2011年说起。当年4月上旬,张秀省意外发现了一棵翅果深红色的臭椿。他和团队成员便在聊城大学校内试验田中采用芽接、枝接、插皮接等多种方法,逐年进行多代嫁接繁殖,并以普通臭椿为对照,观测其性状。历时7年,团队终于在2018年完成品种培育工作。

聊红椿培育完成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7年5月,张秀省所在的团队为聊红椿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经专家现场核查,2019年12月,聊红椿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2019年7月,“聊红椿果色遗传机制苗木快繁和栽培技术集成”获批为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2023年6月开展的“观赏树木新品种聊红椿的选育、翅果成色分子机制研究及其标准化栽培”的科技成果评价中,专家成员一致认为聊红椿翅果成色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研究翅果成色机理,我们明确了花青素调控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从整地、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抗逆性等多方面,建立了聊红椿栽培技术规程,完善了快繁技术体系,探索了聊红椿插皮接、芽接和高接换头繁育技术,为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张秀省介绍。

2024-07-1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4109.html 1 聊城大学培育出江北“凤凰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