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业,终一生
□ 郝凯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聊城作报告时提到,年轻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守住初心,“择一业,终一生”。对于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而言,“大学专业”成为人生选择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让这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少一些迷茫,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妨从“择一业,终一生”这个角度出发,从主观客观各方面来审视一下,或偏治学,或偏治事。治学治何种学,治事做何种事?如何精准定位学科专业,使之既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又能引导青年学子将所选专业作为终生事业?“择一业,终一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价值。
帮助学生“择一业,终一生”,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角色至关重要。高校应当主动拥抱变化,通过增设新兴专业、改造传统学科、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等方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高校还应与行业联合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前感知社会需求,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方案,到2025年,我国高校将优化调整约20%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强化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使高校教育更加贴近时代脉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高校必须思考的命题。在教育与职业规划的交会点上,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结合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重提升。在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调整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前瞻布局,对青年学子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当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需求相契合,当教育的使命与社会的进步同频共振,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绘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蓝图,实现“择一业,终一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