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阁印记
□ 刘洪山
东昌府玉皇阁俗称玉皇皋,历来被誉为“东昌府三宝”之一,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三宝,数玉皇皋有看头”。外祖父的坟墓在阁东南,我每次随长辈去上坟,都经过玉皇阁。返回时我常拉着大人进去玩,请大人或在场的人给我做些讲解。后来,我就某些不明白的问题又请教过一些老人并查阅相关资料,对阁内状况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建阁年代、地址和阁殿布局
建阁年代,史书未留下记载。高萍踪、沈宝章两位先生1985年著文称,附近有位李英骝老先生,他年轻时常在玉皇阁内进行彩绘,也塑过神像,见过明朝正统、万历年间立的石碑。据万历年间石碑记载,嘉靖八年(1529年)玉皇阁曾遭遇一次火灾,灾后重建。
它的地址,地方志仅记“玉皇皋,在小东关圩门外”几字,意思是玉皇皋在小东关土围子门外。
原来的小东关街在当年的北越河东邻,是条东西方向的街道。小东关街东头是围东城区的围堤(圩),围堤的门即是圩门。圩门外有条排水沟,沟上有座石桥,桥东面,就是“东昌府三宝”之一的玉皇阁。玉皇阁于1946年拆除,旧址曾建过街道工厂,后为民宅。现今玉皇皋市场北头之西,便是玉皇阁的旧址。
石桥东二十米左右,迎面就是坐东面西宏伟高大的三开间硬山穿堂式山门,门两侧有两个边门,皆砖瓦结构。门前有旗杆,门左右有钟、鼓楼。进门是一空阔院落,门左右是卷棚顶、出厦的南配殿和北配殿。往里是南、北殿,两殿之间是硬山、出厦的三间中殿。
中殿后的宽广院落东端,是石砌台阶,高丈余,台阶之上是一平台。平台上又是数十级青石台阶。台阶接石铺平台,是祭祀时作道场用的。平台之广,高金福先生1991年在《玉皇阁上斗蟋蟀》一文中说,“双层高阁下有百余级石阶的台基,很是宽敞平坦”,聊城斗蟋蟀场“按场面大、气派兴旺热闹”,这里当数第一。平台东部耸立着四周建廊、斗拱重叠、翼角翚飞、角悬铜铃的五开间两层楼阁。阁顶为九脊歇山式,前后顶盖中心是由黄色琉璃瓦砌就的三个菱形,菱形周围覆盖绿色琉璃瓦和脊兽、檐头等瓦件,这就是主体建筑玉皇阁。整个建筑群形式独特、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高阁气势宏伟,配殿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峻极云表。
阁殿内供奉道教诸神
玉皇阁整个建筑群供奉道教诸神。道教崇尚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和谐共生、慈俭济人等理念。道教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聃《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是多神教,奉“三清”为最高神,认为他们创造了宇宙、开辟了天地;玉皇,就是玉皇大帝,民间称天爷爷,是管理宇宙的神,地位次于“三清”。但在民间信仰的神仙世界中,尊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旧时候,家家神龛里供奉天帝像牌位,上印“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三界”即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地下的鬼;“十方”,即“四维”“四方”“上下”之总称;万灵,即众神灵、众生灵;“真宰”即主宰,表示天帝是地位最高的神。
东昌府有水运码头,经济繁荣,文运昌盛,是富贾鸿儒巨宦鹊起之地,人们争名逐利的欲望比较迫切。既然相信玉皇大帝是天地间的主宰,他统领的神灵就执掌着世人的富贵贫贱、安康灾难、长寿短命,民众自然就会请玉皇大帝及其统领的神灵赐幸福、避灾难、免病患。玉皇阁建筑群集中塑造了这些神,这里也就成了东昌府道教信仰圣地。
几百年来,玉皇阁一直是远近香客朝拜进香、求神祈福的圣地。特别是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玉皇诞辰,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三月初三西王母诞辰等道教重大节日,以及四月十八庙会时都是盛况空前。信众认为“有求则应,心诚则灵”,凡来求神者都是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对相应的神灵顶礼膜拜,至信至诚。
节日这天,按照所敬奉神明应有的礼仪,供奉使用不同等级的祭器祭品,道士们穿戴道服道冠道靴,在吹打乐器和钟鼓鞭炮声中,演奏《迎神》《初献》等乐章,主持道士相继行上香、焚纸、诵经、作法、献酒等祭祀礼。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跪在后面,默诵自己所求。典礼后再去自己所求神的塑像前敬香、朝拜、许愿、还愿。
山门南北两侧的钟鼓二楼,每到初一和十五“神行日”,“击鼓”“撞钟”交替的声音响彻天空,给道观增添了神秘色彩,给市民带来“平安吉祥”的心理安慰和美好憧憬。
阁内具体有哪些神?
山门内是左青龙、右白虎两尊大神塑像,守卫着玉皇阁。
进山门,南面西殿里,塑送生奶奶、天花娘娘和眼光娘娘等。送生奶奶是一白发老年妇女形象,她肩上背着褡裢,前后袋口都装着一些露头的婴儿,待去给欲产孕妇送生。歇后语“送生奶奶摔褡裢——毁了孩子”就是由此而出。她脚下是供人们拜神求子拴娃娃用的各种姿态的泥塑婴儿。凡有求美满姻缘、早得贵子、眼光明亮、孩子健康者皆在此诚心祈拜。
山门北的西殿里,塑瘟、疮、哑、瞎、聋、瘸等主灾祸之神,认为求他们可消病除灾。
北殿西面两间里,塑有专司人间吉凶祸福的贵、喜、福、禄、寿、财神。
北殿东面三间,塑有关帝、城隍、土地、灶王、火神等管理地方、家庭事务的俗神。
南殿塑有执掌人间生死的东岳大帝、阎罗,神台下是小型地狱鬼怪的造型。
中殿门上悬“三清宫”匾额,供奉道教中三位地位最高的神: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位,手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态时的无极,他造就了宇宙;上清灵宝天尊居左侧,手执半黑半白的“阴阳鱼”,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开天辟地;太清道德天尊,俗称太上老君,居右侧,手执羽扇,象征由太极分化出天地、阴阳之后,制定出人间道德关系。这三位最高的神供奉于整个庙宇的中心,置于玉皇之前。
中殿东西两山是站立的十大天神,他们有的三只眼,有的四只胳膊,有的青面獠牙,有的瞪眼如铃,有的眯眼如凤,有的鸡嘴鸡爪,有的手托裸体儿童,有的脚下卧着猎犬,等等。他们的武器亦是多种多样,有的持枪,有的托剑,有的抡刀,有的拄锏,有的抡锤,颇具威严。
中殿后的二层楼阁,正面上层檐下悬“玉皇阁”匾额,底层檐下悬“无二尊”匾额。底层回廊外侧有精雕云龙石柱相撑,内侧有砖墙及透花棂扇与内殿相隔。进阁门,阁内东半部是神像,西半部是供人们瞻仰、参拜之地。内殿中部东面有大小两排塑像,前排小型像为二十八宿、十二生肖;后排大型像据说是太元圣母、西王母、九天玄女。左右半截墙上是八仙。北部是天地水三官:居中的是向人间赐福的上元赐福天官,居左的是给人间赦罪的地官青灵大帝,居右的是给人间解危的水官旸谷大帝。南部也有相称的几位说不出名来的尊神。金柱上双龙盘旋,后壁及楼顶是彩塑山水花木、亭台楼榭和骑狮驭鹿、乘凤驾鹤的各路神仙,似万仙聚会,身在修行得道的福地。
一楼北端是登楼之梯,北楼梯口在二楼游廊北首,游廊环楼一周,外侧是檐柱、栏杆,内侧前面由明柱和木制花棂门扇相隔,南北及后面是砖墙相隔。前廊中间是阁门,上悬“昊天金阙”匾额,门柱挂有“尊号仰玄穹,九天阊阖开宫殿;宸居腾紫气,万象包罗拱极枢”的抱柱楹联。进阁门,东半部是神像,西半部是供人们瞻仰、参拜之地。神像正中塑头戴冕旒、垂足端坐的玉皇大帝;左右是双手抱笏、身着蟒袍恭坐的数尊文职神,据说是辅佐玉帝治理天道的四御,又称“四辅”。
楼顶及金柱内神龛式的半隔山墙及后壁,上部悬塑云雾天堂,中部叠塑山峦洞壑,下部层塑海涛龙宫,并都有栩栩如生、从事各种活动的神童仙女、仙道真人,使人如临仙境。整个楼阁或雕刻花卉禽兽,或彩绘山水人物,刀笔洗练,气势恢宏。
楼阁南山墙西端有券门通往游廊,门外上楣镶有壁额“南天门”。出南天门扶栏向东、向南眺望,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高阁凌空,清风徐来,让人感觉似乎远离尘世、遁入仙境。
出阁门,站在“昊天金阙”匾下,扶栏瞭望店铺民舍、古城城池以及耸立在西方的光岳楼,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本版有些文字涉及方言,仅用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