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颠沛流离的难民图
——读《黄河东流去》有感
○刘爱新
《黄河东流去》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李凖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文笔生动、情节感人,曾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高中时,我就读过这部小说,被它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那时因为学习紧张,没能进一步细细品味,一直引为憾事。多年以后,在一个书店里偶然又遇到这本书,我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把它“请”回家,它便成了我朝夕相处的“朋友”。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黄泛区人民的苦难生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南下,国民政府炸开河南境内黄河花园大坝,给一千多万的老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
幸存下来的老百姓,为了生活,迫不得已离开被洪水浸泡的家乡,寻找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推着小车,挑着破筐,挎着篮子,小车上放着锅碗,筐子里坐着孩子,篮子里盛着捡来的草根树皮。他们一路向西,走上了一条颠沛流离、不堪回首的难民之路。
就在这条充满辛酸的逃难路上,中国人民对生的信念,对活的欲望,艰苦卓绝的吃苦精神,团结互助的团聚精神,特别是在爱情、乡情、友情方面,都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
小说里的几个情节尤其感人。
当赤杨岗的乡亲们被洪水围困在村西沙岗上时,马槐把自己的女儿凤英送来让她和春义成亲。春义无父无母,沙岗上缺吃少喝。在举行水上婚礼时,身处困境的人们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徐秋斋帮忙主持婚礼,蓝五用唢呐吹着《上轿调》,长松把自己的老母鸡捉来杀了下饭,李麦拿出自家全部的米……就像文中李麦说的那样:“俺这十来户人家,说的是分门立户,其实跟一大家人一样。”
蓝五和雪梅的爱情悲剧更是让人动容。雪梅因为家里穷,被卖到有钱的刘家做媳妇,嫁的丈夫重度残疾。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雪梅和唢呐艺人蓝五相识相恋,二人约定私奔。在私奔路上蓝五被关进监狱,雪梅被抓回刘家。几年后二人又在西安偶遇,再次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在得知雪梅被人害死后,蓝五也用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长松一家流浪到洛阳时,由于没有钱买粮食,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让家人得到暂时的温饱,长松的两个女儿秀兰和玉兰先后卖身,两个含苞待放的姑娘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一个换来40公斤小麦,一个换来三十元钱……
像这样令人不忍卒读的情节还有好多好多。每次读这部小说,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相连,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