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中华慈善日这天 老李又来捐款了

本报记者 张承斌

“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您致敬!”9月5日,工作人员握着李连文的手感动地说。当天,是我国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李连文专程从莘县河店镇赶到聊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将200元爱心款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提起李连文,很多读者并不陌生。他是莘县河店镇务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因一场意外事故落下残疾,一直热衷公益。从2008年起,每当他从电视或者收音机上听说哪个地方受灾了、哪里的孩子需要帮助了,他就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山东省慈善总会、聊城市慈善总会等机构捐款,十几年来共计捐出善款一万元左右,仅捐赠证书就有50多本。

“你看,这些是我去年以来的捐赠票据和证书。”李连文用因常年干农活而显得格外粗糙的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一个布兜里掏出来(他的右手因病致残,无法正常伸展)。近两年,李连文共捐款2000元左右。

《老李又来捐款了》《近50本捐赠证书见证莘县残疾农民李连文的13年公益路》……近几年,本报记者多次对李连文进行采访,让更多读者了解李连文先进事迹的同时,在全社会弘扬了正能量,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

身为一名农民,自身还患有残疾,却持续给别人捐款,为此,李连文经常遭受质疑,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原来,在李连文六七岁时,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肢体残疾。上学时,经常有热心同学帮助他,在他身体不适时还陪他回家。同学的帮助让他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温暖,他立志以后也要尽力去帮助别人。小时候,村里经常播放《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等经典红色电影,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铭记在心。再到后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热潮,他备受鼓舞。这些成长经历让他一步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向这些榜样学习,多去帮助别人,多为社会作贡献!就这样,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公益之路上,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儿时立下的誓言。“我现在有3个大棚,还有7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地,做公益完全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俺对象也很支持。”李连文笑着说。

除了热衷公益,在生活中,李连文还“爱管闲事儿”,村里路面坑洼不平、垃圾清理不及时……发现这些涉及民生的问题,他总会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尽自己所能推动问题解决。

李连文不是党员,但他“一心向党”,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那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荣耀。“公益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只要还干得动,就不会停下脚步。”李连文说。

2024-09-0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6992.html 1 中华慈善日这天 老李又来捐款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