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体验和探究
“双减”政策落地 寒假作业变身
本报记者 刘敏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学生作业的打开方式有什么不同?开学后,从各学校的作业展示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新变化。
手抄报、手工制作、读书心得、思维导图、科学实验……“双减”背景下,寒假作业“大变身”。许多学校都精心设计了寒假作业,让孩子们的寒假生活丰富多彩。
今年的寒假作业,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究,有新意,也更走心。
小学:作业形式多样内容多彩
做冬奥吉祥物、画手抄报,制作花灯,做科学小实验,包饺子……寒假中,各个学校布置的作业实用又有趣。
2月24日,明达街小学举办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作业展。作为作业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的“第一届益智器具大赛”也如期举行。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参赛选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达街小学在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益智器具练习作业。通过比赛,让学生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明达街小学校长朱霞表示,通过参加寒假特色作业展,学生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个性在实践中得以张扬。
郁光小学科学小组的寒假作业,以科普阅读和环保为主。春节期间,学生们利用家里的礼品包装、易拉罐、红包等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科技手工作品。作业展中,学生们的作品,从设计、造型、色彩等方面都新颖独特、富有童趣、创意满满。
“我今天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各种古怪的昆虫,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孔雀蝶。”郁光小学三年级学生柳艺可说。
寒假期间,新星小学开展了特色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去收集材料,能熟练地讲出一个红色故事或者唱出一首红色歌曲,并作为新年礼物展示给家长。学校开展的“五个三”家庭行为习惯教育,涵盖了日常劳动、学习、卫生、语言行为等几方面,给学生列出了明确的任务清单,清单附有家长评价表,通过评价促进这些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持续性开展。
“自制家庭收支账簿、做灯笼、写对联……文创作品和实践手工代替了各类试卷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育红小学校长袁英华坦言,育红小学特色寒假作业更加注重拓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心家庭、锻炼本领、学会生活,鼓励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充实自我。
初中:书面作业减量增质
小学生的寒假作业,花样繁多。初中生的寒假作业,也与以往有了不同。
在文苑中学,学校放假前就召开了寒假作业设置专题会,对作业的内容、总量、类型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学校要求老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给学生布置不同以往的寒假作业。
因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志愿服务、年俗年味等新鲜元素,也被文苑中学纳入寒假作业中。没了题海战术,没了死记硬背,学生探索、体验和实践类作业增多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新技能学习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文轩中学初一年级的生物寒假作业也别出心裁。做果壳画、发豆芽、自制动植物细胞模型、构建思维导图……学生们有了多种选择。
这些生物作业,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活”的知识。新的学习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读图绘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年寒假,大多数时间是在补习班度过的。今年寒假,没了校外培训班,我感觉轻松了很多。”初中生刘浩(化名)说,今年寒假的书面作业确实少了,这让他感觉很开心。
文苑初中副校长任岩表示,在作业数量上做了“减法”,就必须在质量上做“加法”,学校的书面作业较往年明显减少,增加了有思维深度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