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那年国庆节,我们成了无名英雄

□ 任洪军

国庆节假期,各条战线上总是有人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尤其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不分昼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从心里尊敬、感谢他们。由此我也想起自己在1970年国庆节前后的日子里,为了家乡的发展而奋力拼搏的那些不眠之夜。

我的老家在茌平区博平镇任何村。1968年,我16岁,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集体劳动,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社社员。我暗下决心,一定听党的话,认真学习,积极劳动,不辜负党和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作贡献。

1970年9月下旬,国庆节的脚步渐渐临近。当时,国家除了召开例行的招待会外,还组织各界的先进代表进行游园联欢活动。在我们农村,当时正是“三秋”大忙时节。“白露早、寒露迟,十月一种麦最适宜。”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种麦任务,人们每天都要起五更睡半夜,一天两顿饭在地里吃,有时晚上还要加班运肥、撒肥,劳动任务相当繁重。虽然辛苦,可人们干劲儿十足,运肥、耕地、播种,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

离国庆节还有三天时,我和一起毕业的任万年、任明昌同学商量,怎样以实际行动庆祝国庆节。他们说:“节日期间,队里又不放假,只能加紧劳动呗。”那天晚上收工时,我发现生产队的积肥不够第二天运的了,集体粪坑里的牛粪还没清出来,就提议夜间加班清肥。他们十分赞同,说:“咱们今天晚上加班把肥清出来,明天给大家一个惊喜。”于是我们把时间定到晚上九点以后,以免打扰乡亲们休息。

晚饭后,伙伴任万友听说清肥一事,也强烈要求参加。晚上九点以后,人们都已休息,我们四人就带着铁锨和水桶,来到生产队的牛粪坑里干了起来。坑里有一些污水,踩在稀粪中,一陷一尺多深,臭味也很大,可我们四人谁也没吭声,只是埋头刮水清肥。正当我们干得起劲儿的时候,忽然又来了四个人,一个男的三个女的,他们也没给我们打招呼,跳到粪坑里就干了起来。慢慢地我才认出他们是济南铁路一中的插队知青潘泽民、陈正一、杜玲和符静文。对于清肥一事,我们真是不谋而合。

凌晨两点多钟,牛粪被我们清理干净,全部扔到地面上。完工后我们四人紧紧握住四位知青的手,大家谁也没有说话,只觉得一股热流在全身沸腾。为了不让乡亲们听见说话声,我们只是相互点了点头,就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钟声一响,我们带着工具去上工,只见队长喜得合不拢嘴,逢人就问:“这是谁干的好事?”可人们都说不知道,队长找不到人,只能连声说:“咱村出了活雷锋啦!”当天中午,大队部的喇叭里传出表扬无名英雄夜间清粪的声音,并号召全体社员向这些无名英雄学习。我们几个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隔了一天,我们几个又发现运肥的路上,有很多被雨水冲出的浪窝和水沟,影响了人们走路和运肥,一个夜间修路的想法在心中萌生。我们四人决定再把路修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国庆节。当天晚上十点后,大家挥舞铁锨,用土把水沟和浪窝填平,再用铁锨拍实或用脚踩实,整整干了3个小时,把南北长1.5公里的道路修补了一遍。第二天早上,队长和社员们看到被平整好的道路,个个伸出大拇指说:“修路的这些无名英雄和前天夜里清肥的准是一伙儿。”听到乡亲们的赞扬,我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丝丝的,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如今,祖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每当忆起1970年国庆节一起劳动的情形,我的内心仍感到非常骄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2024-10-0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8159.html 1 那年国庆节,我们成了无名英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