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市”释放“大能量”
本报记者 谢榕 见习记者 李琳
“磨剪子抢菜刀的摊位在哪儿啊?”10月11日上午,在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和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开展的公益大集活动现场,一位骑着红色三轮车的老人问道。社区志愿者立即引领她来到“位山灌区·银耀有我”摊位上,在摊主王先生面前,各式各样的剪子、菜刀早已列队等待。
柳园街道和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民,自2020年7月举办第一期公益大集以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每月第二个周六上午常态化开展公益大集,至今共开展活动43期,志愿者服务队伍扩大到27支,志愿者达到1200多人。志愿文明新风劲吹,和平社区里的人情味儿越发浓厚。
志愿精神的延伸
大集上的志愿摊位种类繁多,包括内外科义诊、中医义诊、康复咨询、法律援助、糖尿病咨询、测血压、量血糖、理发、磨菜刀等,吸引了众多辖区居民来“赶集”。
“大爷,您吃饭了吗?您的血糖值偏高,要注意饮食,适当锻炼。”聊城水城糖尿病医院的王院长耐心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检查服务。自公益大集开设以来,聊城水城糖尿病医院的摊位便常驻于此,王院长每期必到,为居民测血糖、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
理发摊儿也是“热门摊位”,等待服务的居民排起了长队。摊主是理发学校退休的王校长,他看到社区经常开展为居民提供免费志愿服务活动,便主动找到社区,表示自己愿意免费为居民理发,为社区贡献力量。王校长不仅在公益大集上设有摊位,还在社区的帮助下开设了公益理发屋,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熟人社区”的纽带
“远亲不如近邻”,和谐邻里关系是社区稳定的重要基础。65岁的老人孙敏是公益集市的忠实参与者,“平常和街坊邻居见个面、说个话得靠运气,自从社区有了这个大集,把人都聚在一起了,让我们见面的次数多了。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有的邻居还当起了志愿者,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邻里和社区的关怀”。
在集市上,居民们可以一边享受服务,一边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也可以与社区干部交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此举让原本陌生的邻居变得熟悉起来,也让社区更加温馨和谐。
“我们举办公益大集既能够弘扬志愿精神,培育文明新风,也能给居民提供一个相识、了解的平台,助推‘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和平社区党委副书记徐克说。
真情服务的载体
和平社区秉承“和平、和美、和谐”的服务理念,采用“公益+协商”的服务模式,引导群众有事来聊,精确把握群众需求,并不断改进服务。
在此次大集上,为满足居民需求,新增了农副产品摊位,由东昌物资局下属集团公司为辖区居民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同时,和平社区党委书记张红霞当场宣布,和平社区的幸福食堂在居民的期待下成功建成,并为在场80岁以上居民发放了用餐券,邀请他们前往食堂用餐。正是这些真情暖心的服务,才造就了现如今欣欣向荣的公益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