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书写新故事——探访聊城米市街
文/图 本报记者 白文斌
位于市城区的米市街,过去是粮食集散地,曾一度萧条破败。近两年,这条老街经过改造提升,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商业街。
10月6日,记者在米市街看到,不少饱经风霜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餐厅,每到饭点,座无虚席。人们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品尝美食,体验多种业态。“这里的院落很有历史韵味,在这里能吃能喝能玩,我们都愿意来这里。”市民任洪博说。“这里‘破破烂烂’20多年了,如今大变样,街坊邻居也都愿意出来逛逛。”老街居民朱文平老人高兴地说。
“老味道”还在,“新模样”更亮。米市街曾汇聚了皮鞋厂、家具厂等国有老企业和老民房,在聊城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中,这里就有15处。随着老企业的没落,这条街逐渐破败,管理也成了“老大难”。“改造之前,这里环境脏乱差,改造时主要考虑的就是维护街区整体的格局、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中心保护修缮服务科负责人李风仙介绍。
2019年开始,我市加力对这条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提升,在保护街区真实性、完整性和生活功能延续性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力量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维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价值。“规划遵循的原则是先活下来,再火起来。我们聘请专业的设计研究院,制定了修缮和整治技术导则。困难之处在于每户居民都有不同的诉求。”李风仙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街区居民的诉求,改造指挥部设置了议事厅,与居民面对面沟通。“来议事的居民有近300人。我们开了25次议事会,征求了2000余份意见,根据这些居民意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东昌府区古楼街道铁塔社区党委书记陈景伟说。
我市汇编居民意见,投入近3亿元专项资金,根据房屋情况进行修缮。“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家里安装了地暖、通了天然气,我们住起来更加放心、舒心。”米市街居民张晨霞说。
2022年10月,米市街修缮整改陆续完成,重新开街,但微改造、微更新一直在继续。“我们加紧打造新业态,牵头投资改建了家具厂、粉末冶金厂、工会及粮店等4处厂房及房屋,采用的是‘12345’的招商政策,就是说,第一年收取原租金的10%,第二年收取20%,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逐年递增,到第六年恢复原价,让商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聊城市江泰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建森说。
民宿、餐厅、花店、茶社、酒馆……老建筑的“新生”为米市街带来“新机”。目前,米市街孵化了18个业态项目,打造了一批有特点、有品位的特色小店,留住了城市“烟火气”。“我们是第一批被老街改造项目吸引的创业者,在老街上开了一家文创设计策划公司,现在有十几个较成熟的文创产品,年收入50万元左右。”聊城市异景空间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浩说。
城市“灰空间”成打卡“新地标”。目前,有百余名青年在米市街创业,街区逐渐焕发活力。自米市街开街以来,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入驻,民宿、餐厅、花店应有尽有。截至目前,焕然一新的米市街已经累计接纳游客50万人次,营业额超过4000万元,成为聊城市旅游打卡地和时尚文旅消费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