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少年中国说》 扭“黄河大秧歌”
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受黄河之美
本报记者 刘敏
黄河九曲,蜿蜒波折。大桥镇中心小学,是位于东阿县黄河沿岸的一所学校。从学校到黄河岸边,直线距离400米左右。
因为有着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桥镇中心小学把第二课堂开在了黄河岸边。2月24日下午,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师生在黄河边排练起了大秧歌。
“‘黄河大秧歌’,是黄河流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明末在大桥镇的于窝村开始兴起。”大桥镇中心小学校长贺林娟说,“黄河大秧歌”一扭四百年,是学校开设的社团课程之一。
张淑玉,是东阿“黄河大秧歌”的传承人。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大桥镇中心小学很多青年教师已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新一代传承人。
现在,大桥镇中心小学的师生都会扭“黄河大秧歌”,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让贺林娟很自豪。
“黄河大秧歌”有30多种表演形式,大桥镇中心小学又进行了改编,编了几个适合学生们表演的节目。贺林娟说:“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校一直在积极地尝试。通过排练‘黄河大秧歌’,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让孩子们受到艺术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在排练现场,脚下草丛泛绿,身后黄河波澜壮阔,让师生们感到天地无比宽广。
东阿因黄河而美丽,青少年在保护黄河上也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大桥镇中心小学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保护黄河拉练活动。
“在黄河岸边,朗读《少年中国说》、扭‘黄河大秧歌’,孩子们在拉练活动中感受到了黄河之美,并以实际行动去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贺林娟说。
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黄河,东阿县实验幼儿园还全力打造了“黄河文化”主题校园。该园黄河文化大厅,分别以“河之源”“河之久”“河之美”“河之家”“河与海”五大板块进行规划设计,让学生们时刻可以感受到黄河文化的气息。幼儿园还通过校本课程,拉近了学生们对家乡和黄河的感情。
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东阿县多所中小学还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们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