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学雷锋日 农家小院来了“城里亲戚”

爱心驿站志愿者和小院主人相谈甚欢

志愿者提着礼物来“走亲戚”

志愿者帮忙打扫卫生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3月5日,惊蛰。春意渐浓,一切美好正在醒来。

46岁的安学军,许久没有如此开心过了。他的农家小院,也许久没有如此热闹过了。他的家在金堤脚下的阳谷县寿张镇南台村。一堤之隔的南面,便是河南省的台前县。

当天,聊城爱心驿站5名志愿者,驱车75公里到安学军家里“走亲戚”。

在志愿者走进这个小院之前,安学军已经坐在轮椅上等候多时。


一个特殊的组合


今年大年初五,安学军因为急性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在他身边伺候的,是他17岁的侄子。孩子的辛苦和懂事,让乡邻心疼,同时,他们更为安学军感到欣慰。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安学军,至今没成家。不过,两个侄子和他的感情早已胜过了父子。

这话要从11年前开始说起。

那个时候,安学军的弟媳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安学军的弟弟不堪家庭压力外出打工,很多年没有任何消息。

随着母亲的去世,坐在轮椅上的安学军,咬牙承担起照料两个侄子的责任,而年迈的父亲,则去往金堤之南的台前县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从此之后,这个老弱病残的组合,开始相互扶持着渡过各种难关。

回想起那段日子,安学军一直低头叹息说,难,太难了。不过,他很快又抬起头来,看着院子里坐着的客人,颇有些幽默地说,十年前,自己想破头也不敢想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今,安学军住进了政府改造的新房,两个侄子也顺利升入高中就读。大侄子刻苦努力,成绩相当不错;小侄子虽说学习不太用心,但勤劳乐观,每次放假回来,都会洗衣、做饭、打扫庭院。

“政府的各种补贴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了日常开销,还能给孩子们攒点上大学的费用。”安学军说,这样的日子,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虽然还是一家四口的组合,但政府的帮扶、社会的爱心,已经让这个家庭充满了阳光和温暖。


一次偶然的相识


3月5日,走进安学军那个150平方米的小院,志愿者被堂屋门口挂着的一个大红灯笼和一串鞭炮装饰品吸引。它们随风摇摆,诉说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比8年前,这里早已不再是凄风苦雨的模样。

8年时间,两个年幼的孩子成长为少年。8年时间,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成为相互牵挂的亲朋好友。

聊城爱心驿站理事长韩德俭清楚地记得和安学军相识以来的每个细节。

2014年5月25日,爱心驿站志愿者“经人介绍”,第一次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事实上,仅是这一次,志愿者就被善良坚强的安学军感动——这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以超乎想象的毅力战胜各种困难,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

这次偶然的相识之后,双方从相互感动到相互欣赏,直至成为相互挂念的亲人。

3月5日,韩德俭和爱心驿站其他4位志愿者,再次来到安学军家里“串亲戚”,虽说之前一直保持联络,但他们一家人到底生活得怎样,志愿者还是想亲自去看一看。

什么都不用多说,他们很快从安学军发福的身材以及小院的布置装饰中,寻找到了答案。

院子里那只黄白相间的小狗,最初见几个陌生人到来,蹦跳着“汪汪”直叫,后来见他们和主人相谈甚欢,甚至开始拿着扫帚清扫庭院,便又快速摇晃着尾巴,亲昵地围着几个人转圈。

安学军笑着说,家里很久没有如此热闹了。

两个小时的时间,志愿者一边打扫着这个不大的院子,一边和安学军聊天,他们不时开怀大笑,引得周围邻居纷纷探头看热闹,并过来热情地打招呼。

他们知道,这些城里的好心人又来看望老朋友了。


■延伸阅读


一个公益组织的温暖转身


本报记者 赵艳君


事实上,像安学军这样的亲戚,爱心驿站还有很多家。近十年来,韩德俭和“战友”先后帮扶了100多个生活困难群体,捐赠爱心衣物22601件、爱心善款11万余元。

令人欣慰和欣喜的是,和安学军一样,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下,受助者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阳光。

也正因为如此,成立以来一直以精准扶贫为目标的爱心驿站,逐渐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2021年6月份,聊城市面向城区组建市民创城巡访团(先期在东昌府区试点),由共青团聊城市委负责招募社团志愿者队伍,韩德俭和他的13名“战友”第一时间“应征入团”。这个爱心公益组织,正式开始了从精准扶贫到与城市“益”路同行的温暖转身。

自此之后,作为爱心驿站理事长的韩德俭,开始带领自己的小伙伴们,走上街头专门为城市不文明现象“挑刺儿”,为聊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1月21日,聊城爱心驿站志愿者举办首次“创城综合活动”,十余位志愿者沿柳园路两侧(建设路至兴华路),对街头卫生、共享单车、车辆乱停乱放、店外经营、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规范梳理。

2022年2月27日,第二期“创城综合活动”趁热打铁,韩德俭说,这一次,志愿服务团队的阵地转移到了东昌路、健康路、柳园路路段。同时,这一次,活动更细致,劝导更深入,目的更明确,“通过公益组织志愿团队实际行动,尽快让市民朋友们理解、支持并融入到创城大潮中,只有全民动员,才能让我们美丽的城市锦上添花。”

3月5日那天,从安学军家返程后,韩德俭和驿站志愿者王丹、咸海英,一路聊着公益这个话题,言语之间尽显默契和开心。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驿站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尽力用公益的方式,为这个城市释放爱心、收获快乐,而公益团队存在的意义,则是让每一份发自内心的善意和真诚,都能在生活中闪闪发光。

2022-03-0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063.html 1 学雷锋日 农家小院来了“城里亲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