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在华留学生来聊体验中国膏方文化

留学生参观中国膏方博物馆(文献馆)。张琪 摄

中国膏方博物馆工作人员向留学生介绍馆内藏品。朱玉东 摄

留学生近距离观察中药材。张承斌 摄

本报讯(记者 张琪 张承斌)12月4日至5日,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外办、聊城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外眼看聊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华留学生专场活动举行。来自土库曼斯坦、日本、柬埔寨等国家的在华留学生参观了中国膏方博物馆、山陕会馆和光岳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12月4日,留学生们来到位于聊城古城的中国膏方博物馆(文献馆)。这座博物馆由前后两个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有700多平方米,收藏着各类膏方7.5万余张,包括“北京四大名医之首”施今墨、“南京四大名医之首”张简斋亲书的膏方。现场,场馆工作人员为留学生们介绍了膏方的起源,以及膏方如何从古代宫廷秘方走向民间、如何成为中医独特疗法之一的演变过程。随后,留学生们参观了馆内珍藏的古籍。

日本在华语言生黑田麻希感叹道:“我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如此详尽的中医文献,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的智慧。我对膏方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药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2月5日上午,留学生们来到位于东阿县的中国膏方博物馆(工艺馆),参观各种传统膏方制作器材,了解膏方历史文化并体验膏方的制作流程。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向留学生们解释每一步的意义,如药材的清洗、切割、浸泡、煎煮、浓缩和收膏等,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古法,同时又不失创新。工作人员还介绍了膏方制作中对药材品质的严格要求,以及炮制过程中的火候掌握,这些都是决定膏方品质的关键。活动中,留学生们还近距离观察各种品类中药材的颜色,了解中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对膏方的制作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膏方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震撼,它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非常敬佩。”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迈特表示。

12月5日下午,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山陕会馆和光岳楼。无论是光岳楼的巧夺天工和气势磅礴,还是山陕会馆的精湛华美、错落有致,都让他们对中国古建筑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聊城历史文化和古运河商业文明的了解。

活动收官之际,学生们表示,此次聊城之行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探索欲望与热爱之情。他们将做好文化使者,将这段美好旅程分享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2024-12-0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1155.html 1 在华留学生来聊体验中国膏方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