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芳散文集《暗纹》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近日,我市作家李明芳的散文集《暗纹》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较大反响。12月10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聊城市文联共同举办的《暗纹》研讨会在聊城举行,来自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杂志社,以及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市文联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与聊城市的部分作家,围绕《暗纹》一书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创新进行了研讨交流。现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生命的暗纹 真诚的发现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剑冰
我们回望一下历史漫长的隧道,可以发现文学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好的氛围,例如历史上孔子与蘧伯玉的友谊、李白与杜甫的相知相遇。好的氛围能让朋友相互激发。聊城各位诗人、散文家互相抬爱,大家聊的都是对方的作品,表扬的也是对方,所以我感觉聊城这个城市不可小觑,创作氛围非常好。聊城的文学创作抓得好,是因为聊城市文联(市作协)对文学事业的大力支持,我感觉这是一个氛围,这个氛围实在是太重要了。
《暗纹》这本书是李明芳的另一种游记,是李明芳一个人的游记,是李明芳的高山流水、生命的狂涛巨浪,她游历的是她人生所有的经历、体验、体会、思考。我们说一个作家到底想写什么,李明芳心里很清楚,她把自己的那种生命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说明这是一个会写作的人。当你深入到她的文字里时,你是有好奇心的,由于好奇,你就会再次阅读,不断地阅读。她把书名取作《暗纹》,实在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的成熟思考。
她所谓的暗不是黑暗,是低处的那种光,而她不叫光,她叫纹。那纹是一位女性的内心呈现,她的这些思考,我觉得是一个作家的自觉。当你想写一种东西的时候,能把几种光慢慢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写作就是一种灵魂的飞跃,它会带着你的文字飞翔、跳跃、激荡。这是一种升华,是不容易的。
温暖的情怀 幽微的生命体验
《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 王燕
读李明芳的文字,第一个感觉是她有一种很安静的气质,她是一个心性很饱满的人,对生活也非常热爱,很有书卷气。文字里面的“我”并不张扬,一直在思考,而且对生活的思考非常细腻、委婉。文学写作需要长时间的阅读积淀,她的这种积淀与观察,在她的文字里面呈现得非常充沛。
其次,她的创作素材全部源于生活,她写出了生活中平凡的事,写出了个体性的生命体验,并对这种幽微的生命体验有切肤的感受。
第三,叙述的多维性表达。我觉得读李明芳的作品,不单调、很丰厚。作品的丰厚源于她内心的丰盈,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并且以一种默默的、静静的视角看待世界。
第四,她的书香气很浓郁。她是一个知性女子,读了很多书。《暗纹》这本书中有很多好句子,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金句”。金句很短小,但能触碰到心灵的深处,让人感到很温暖。在审美上,李明芳的语言也有一定的审美层次,体现了她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
文学作品要传达温暖,这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李明芳的散文里就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我觉得写作的意义是将人文情怀与时代结合起来,而她做到了这一点。
充满韧性的生命表达
邢台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高玉昆
结集出版一本书,一般来说书名就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暗纹》这本书的书名却是独立的,看似与里面的文章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却有一定的联系,在李明芳的后记里就能找到答案。“我知道,凡俗生活、读书所得、乡村回眸、亲情记忆,这些画面其实是记忆的暗中组合,我爱的那些低处细微的事物,我享用着它们给予我的阳光、树影和鸟鸣,那些隐藏的暗纹,潜伏着的情绪,也成为我生命的底色。”这就是《暗纹》名字的答案。
采用断章式结构,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李明芳散文的一个特点。她的散文创作,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充盈着哲学和理性的思考。她对事物的记叙看似平淡,其实是在咀嚼之后、询问之后、经历之后,融入了深深的情感,体现了其独特性。就像刚才王燕主编所说的那样,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是向善、向上、向好的,是非说教性的,读者读后能感受到温度和力量。通过作者的写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蕴含在深处、具有韧性的东西,就是好文字。
用语言的载体传达生命的自由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 丁建元
李明芳散文的语言好。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好的语言含蓄凝练,凝练不是字数多少,而是包含的东西多。
李明芳的语言有张力、有黏稠度。范曾曾说“我的线条是三维的,我的线条可以旋转”,那么散文的语言就是三维的线条。李明芳的散文,最可贵的就是有自己的语言。
第二点,我觉得李明芳的艺术感不错。比如,写下雨像白色的小灯笼,写黄河像一只生育过的母豹,从中可以看出李明芳有非常敏锐的艺术感染力。
李明芳读的书多,她在构思的时候,有意地追求一种形式感,它有文本价值。以前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写过,但是随着写作的深入慢慢地就简化了。写散文光靠生活是不够的,必须阅读书本、阅读自然、阅读客观、阅读人生。阅读的同时要进行思考,将阅读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此外,还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创作心态。创作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心情的表达、是激情的表达、是理性的表达、是思想的表达和升华。
以沉潜的姿态体悟生活的本质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月斌
今天聚在一起,我想起李明芳第一部散文集《折叠》出版的时候,我很荣幸写了序言。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通过这两部散文集,能够看到李明芳的变化,能够看到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散文家,她的生长和成长。
如果说写《折叠》的时候,李明芳是一个默默的阅读者,那么写《暗纹》这本书时,她已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创作者。她能将生活经历变作写作的资源和素材,当成创作的力量。现在,她的创作姿态是一种沉潜的姿态,像一只水鸟,潜入到生活的深度中去,了解生活深处的肌理。从《折叠》那种隐藏探究的姿态,变成了现在潜入到生活内部去研究、去思考、去反观生活本质的姿态,我觉得这是《暗纹》带给我的直观感受。
生活当中,一些往往会擦肩而过的细小的反常的事物,李明芳却能发现它们恒常的价值、意义,体现了她对生活的关照,我觉得这对于作者本人来说,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让月亮的光芒在玻璃碎片上闪耀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周蓬桦
“暗纹”顾名思义,就是隐藏在暗处的容易被人忽略的纹路、纹理和肉眼难以看到的事物。发现并书写新的经验,就有了揭秘与探险的性质。“不要直接告诉我月亮在闪耀,让我看到玻璃碎片上的闪光”,契诃夫的这句话说得很好,这也是当下一个散文家的价值所在。从这方面来说,李明芳就有写好散文和做一个好作家的潜质,以及向前探索的动力和自觉性。
一是,李明芳的散文写作,突破了传统的农耕视野,这一点儿就与山东众多作家的散文写作有了区别;二是观察世界的眼光有独特性,李明芳的文字中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用“散文即人”这句话形容她,恰如其分。
其实,散文无论怎么写,目标都只有一个:发现和新意,深度与个性。要突破本色写作,跨越到难度写作,把世间万物打通,让散文进入一个更加广阔,具有无限可能性、创造性的生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