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报讯(记者 李兆宪 通讯员 崔瑞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聊城实际,我市颁布了《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共24条,从明晰古树名木范围、厘清部门保护管理责任、完善保护管理措施、列明禁止损害行为等方面,科学指引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沉淀了珍贵的历史价值、极高的生态价值、深厚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根据2021年至2022年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统计,我市现存单株古树名木626株,其中一级古树和名木10株,二级古树136株,三级古树480株,主要为国槐、侧柏和枣树。目前,我市已对这些古树名木进行统一编号、悬挂保护标牌,建立了电子档案,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方案并逐步开展复壮工作。
新闻链接
五圣古槐位于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村,树高7米,胸径181厘米,冠幅8米,树干姿态奇特,虬曲苍劲。国槐花可以入药,又可作黄色染料,据传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曾利用该树上的槐花将白布染成浅黄色的布制作军服。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有关标准,这株古槐被定为一级古树,经省古树专家鉴定,树龄为70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其建立了电子档案,这棵树从此有了“护身符”和“身份证”。五圣村为其修建了围栏、树立了石碑。2023年,东昌府区林业发展中心对该树进行了复壮和生存环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