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钱
○ 孙 利
一天清晨,八十岁的母亲从里屋颤颤巍巍走出来,抿着嘴看着我。看那眼神,肯定又有好事发生。果不其然,母亲走近我,一只手做成半个喇叭状放在嘴边对着我的耳朵说:“我在里屋橱子里捡了一包钱,有很多,咱俩数数?”说完诡秘地一笑。那神态我越看越熟悉,怎么和我小时候某个时刻一模一样呢?
小时候,我偶尔偷吃家中的零食,也是这个样子,手揣进裤兜不敢出声,坐在椅子上,故作镇定地望着忙来忙去的母亲,最后等她忙完了,我才飞似的跑出去。这种方式得到的零食要比父母直接给的,吃起来香甜得多。
两种情形跨越四十多年,看起来不同,但似乎又如出一辙。
母亲把“捡”到的钱放到桌子上,我们俩幸福地数来数去。其中有四张五十元的,三张二十元的,剩下的全是十元的,总共三百三十元。我看着这堆钱,故做不舍的样子,大手一挥:“你捡的就全给你吧。”母亲一听,高兴坏了,眯起本来就不大的眼睛说:“不,不,咱俩分了。”说着只拿起了那七张十元的钱,装进衣兜,走进了里屋,过门槛的时候还不忘回头冲我狡黠地一笑。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在家里“藏”一些零钱,母亲不一定什么时候“捡”到。
从小,父母一再教育我们不能撒谎,更不能偷东西,一旦发现就会被父亲狠狠地揍一顿。有时经不住零食的诱惑,偶尔也会犯错误。说来奇怪,自己很少被逮住,有时动静大了点,自己都能吓一跳,母亲硬是听不见。
今天看见母亲坐在电视机前,再一次露出暗暗得意的表情,我猛然间明白,原来小时候自己干的那些“坏事”,早已暴露在了“阳光”下。
母亲并不是纵容我们犯错误,她了解自己的孩子,她也知道自己孩子有多大的胆儿,能掀起多大的浪。就像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同样了解母亲,了解她是一个要强、不占别人便宜的人,我这么做无非是想让她在晚年的日子里添一些乐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