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瓷为纸 刀代笔

临清刻瓷:釉面上点出大世界

刻瓷人用微型刻刀创作作品

李玉良在瓷盘上刻制图案

□ 赵琦


瓷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符号,是世人歆羡的艺术品。西方人对东方瓷器有多痴恋,从新航路的开辟可见一斑。当时,开辟新航路并不是为了寻找黄金,而是为了东方瓷器。在英文中,“china”译为瓷器,可见中国瓷器蜚声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再满足于水、火、土的交融,而是另辟蹊径,将笔、墨、色、刀融于一体。在敲击声中,众多刻瓷艺人接续传承,采撷万物刻制于方寸之间,凡笔墨描绘之物,皆可在釉面上游走。于是,温润的瓷器上便有了“如屋漏痕,如虫蛀术”的金石趣味,又有气象万千的水墨妙趣,毫厘之间呈现出永恒之美。


历史

缘起秦汉 盛于晚清


刻瓷艺术,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剥玉和石刻,刻瓷的兴起得益于陶瓷产业的繁荣,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兼容了刻瓷人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完成了形与神的交融。

魏晋时期,陶瓷业迅猛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想要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瓷器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他们找能工巧匠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刻瓷。比如,宋代定窑瓷器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随着时间的累积与技艺沉淀,晚清时期,刻瓷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刻瓷,纹饰题材广泛,包括草虫山水、诗文歌赋等。“上世纪初,刻瓷技艺依旧流传甚广,尽管手艺人的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刻瓷的本领。”临清刻瓷第三代传承人李玉良说,“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刻瓷技艺的发展与传承都受到了制约和挑战,再加上刻瓷工艺的复杂性与耗时长等问题,传承者极少,这门技艺濒临失传。”


守正

触类旁通 用心钻研


上世纪60年代,临清刻瓷第一代传承人李泰先来到临清,跟着刻瓷艺人学习。后来,李泰先把刻瓷技艺传给了侄子李玉善,李玉良从小就跟着父亲李泰先及堂兄李玉善学习。李玉良回忆,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为了防止自家的碗、盘子被别人拿走,就会在上面刻一些容易辨认的标志,或者直接刻上所属人的名字。那时,李玉良就帮父亲在瓷碗、瓷盘上做记号。这些刻在碗上的记号,受到众乡亲的称赞,从此,李玉良与刻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李玉良在济南上学期间,先后多次去淄博观摩刻瓷艺人的现场制作过程,后又拜茅子芳先生为师,茅子芳是北京市非遗项目北京刻瓷传承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若用心欣赏李玉良的人物肖像系列作品,会看到其层次丰富,感受其方寸之间展现出的刻瓷传统手工魅力。

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范筑先,文化名士傅斯年,文学巨匠鲁迅……这些都是李玉良刻画过的人物。李玉良经过30余年的用心钻研和实践,不断汲取传统刻瓷技艺和国学艺术精华,力争将每件作品打造得传神细腻。

李玉良说,想要练好这门手艺,不仅对书画功底有要求,还需学习錾刻的运刀技巧。对于初学者而言,通常需要三五年的学习才能小有所成,而想在刻瓷艺术行业中站稳脚跟,往往需要追逐一生。


刻制

观之有形 触之有感


书画篆刻、奇山秀水、花鸟虫鱼、人物肖像……走进李玉良的工作室,一件件刻瓷作品精巧别致、巧夺天工。

云雾浩渺,群鸟高飞,一座舍利宝塔直插云霄,两位古人坐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远处传来的钟声,这是李玉良的得意之作——“塔岸闻钟”。

从破坏釉面到灵感的发挥,刻瓷在残缺中形成艺术大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刻瓷前,要先选择合适的瓷盘、瓷板,备好镌刻刀、錾子、铁锤、木锤等工具。然后用毛笔、排笔等,在瓷盘、瓷板上书写或绘画。“画稿是决定一件刻瓷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结构的聚散开合、人物形态都要把握到位。”李玉良介绍说。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刻制。刻瓷人需在瓷盘或瓷板上,用粗细不同的各种微型刻刀,刻上一个个小点,靠着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和虚实,形成不同的画面,一方小瓷盘上可以雕出人物的神采,也可以展现名山大川的气势。

之后是着色,刻瓷人依据需要,按照中国画的着色步骤,用毛笔给刻制好的瓷盘依次上色,先轻后重,先上后下,注意过渡和连贯性。然后是上蜡,为使瓷盘画面颜色得以长久保存,修改定稿后会涂上一层保护蜡膜。最后要配架(框),也就是按照瓷盘、瓷板大小尺寸和画面内容,给刻制好的作品配上合适的底座。

据李玉良介绍,刻制时需一手捏刀,一手持锤,靠特殊的刻制手法,循序渐进,一刀下去,便不能更改,一旦失误,则前功尽弃。崩釉现象不可控制,有极高的操作难度。刻制一件精品一般需要耗费一个月、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需要经过上千万次雕琢,不断调整才能完成。

瓷为纸,刀为笔,每件刻瓷作品既有如春风拂面般的清新典雅,又有饱蘸乡愁的浓烈记忆,刻瓷人在与瓷器金石的对话中,传承弘扬传统手工艺,最终成就古今奇观。

(本版图片均由王滨提供)

2022-03-14 瓷为纸 刀代笔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416.html 1 临清刻瓷:釉面上点出大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