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块曾被当作案板的举人功名匾

孙四成在介绍他收藏的这块功名匾

文/图 本报记者 许金松

3月10日,初春时节的临清大众公园风和日丽,人来人往。在公园附近的一处字画装裱店内,孙四成凝望着屋内正墙上高高悬挂的一块匾。破旧、褪色、开裂……乍一看,这块匾更像是一块破旧门板,由四块木板组合而成,衔接处裂痕很大。细看,匾上苍劲有力的“文魁”两个大字,让这块破旧、普通的木板顿时显得高贵了许多。

这家坐落在古运河边、考棚街旁的字画装裱店名叫文昌画廊,今年52岁的孙四成是店主。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临清市字画装裱非遗传承人、临清市收藏家协会会长。这块看似普通的匾,因其代表了临清的一段名人往事,是孙四成最为中意的收藏之一。

匾宽约68厘米,长约190厘米。匾虽然破旧,但字迹尚清晰。中间是苍劲有力的“文魁”两个大字,左右两侧娟秀、工整的小字: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处地方提督兼全省军务觉罗崇为中式等二十四名举人张恂厚立。匾上落款的时间为咸丰九年(1859年),掐指算来,距今已160余年。

“2012年,我从一藏友处偶然购得此匾。之前,此匾一直流落在民间,令人心疼的是,这块匾曾被当作案板用来切菜,至今,匾上的累累刀痕犹在。”据孙四成介绍,因牌匾主人张恂厚官职不大,名气不高,他的历史记载很少,根据匾上的内容,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才得知,张恂厚为临清人,咸丰五年中举,考取功名后,曾在山东泗水任训导一职,相当于如今的教育局长。此人任职期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且文采出众,深受朝廷赏识。因朝廷欣赏其才干、学识,咸丰九年,命山东地方官员为张恂厚送去这块“文魁”的功名匾。

“临清存世的古牌匾很少,像这样的功名匾更少。这块匾见证了临清名人辈出的一段光辉历史,亦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孙四成坦言。

2022-03-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436.html 1 一块曾被当作案板的举人功名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