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今年起,冠县连续三年每年培训500名家庭教育指导员

如何“依法带娃”专业人士来指导

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上的一幕。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敏


《中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为保障其完美落地,在今年寒假期间,冠县教体局为500多人开展了一期为期5天的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

“参加培训的500多人中,有老师、妇联主席和‘五老’志愿者。”3月10日,冠县教体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陈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员队伍。

“我们专业的讲师团,针对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员的培训。”陈洁介绍说,参加这次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有110名妇联工作人员,8名“五老”志愿者,其余则全部为教师。

虽然是线上培训,但对学员的要求很严格。培训期间,所有学员当晚12点之前要上交学习笔记。“在线上学习考试中,很多学员都拿到了满分。”陈洁说,今年,他们还将安排合适的时间对学员进行线下的体验课程的培训。

按照《中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各地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了建立这一服务体系,我们需要先进行人员的培育。”陈洁表示,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覆盖了辖区内所有学校和幼儿园。“家校矛盾、师生矛盾、孩子身心的受损,不是一方面原因造成的。”陈洁直言,家庭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家庭教育的学习不仅是家长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责任。参与家庭教育培训的教师中,大部分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家长。他们同其他学员一样,按自己孩子的年级进行分班学习。通过此举,家庭教育中心也给家长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

在线上家庭教育日常化学习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冠县教体局还制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员培养计划和激励政策,今后三年内,每年将择优培训500名家庭教育指导员。同时,冠县教体局实施“双龙三进”计划,定期举办教师沙龙和家长沙龙,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组织体验活动、案例研讨、主题讲座等,线上线下学习相互推动,自我成长和社会服务相促进,实现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双向成长。

冠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怀礼表示,县教体局和县关工委、县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家庭教育专业讲师团,制定统一规划,对各家庭教育指导员、家委会、妇委会、“五老”志愿者、各单位妇女干部等进行专业培训,为进一步建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 延伸阅读


两个家庭教育案例引人深思

很多家长需要补上科学育儿这一课


本报记者 刘敏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比重视。但面对孩子厌学、沉迷网络等问题时,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最后,只好默默地选择了放弃。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多数父母缺乏专业知识,不会与孩子沟通,教育方法不科学。

冠县教体局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陈洁,接触过很多心理辅导案例,也见过太多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其中有两个案例让她印象深刻。

林林(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不愿去上学。在家待了一两个月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找到了陈洁。

“孩子不出屋门,自己蜷缩在被窝里哪儿也不去,孩子的妈妈一度以为他患上了抑郁症。”交流过后,陈洁发现孩子不愿意出门,是不想面对亲友和周围的邻居。

林林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虽然对他很好,但是并不能与他进行有效地沟通。面对母亲的说教,林林越来越烦。亲友、老师和同学的探视,对他来说则又成了另外一种压力。陈洁发现,林林其实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孩子,也很懂事。在层层压力之下,他觉得还是躲在被窝里比较舒服。

陈洁指出,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外界给他的那种良好的评价,对他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充分培养他的自信心。“在内心里,他对自己的内在的自我认同感太低。”陈洁说。经过两次心理疏导后,林林不想上学的问题解决了。

小蔡(化名)是一名小学生,特别容易暴躁,还爱哭,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找到心理专家求教。

在沟通的过程中,陈洁发现,小蔡特别有创造力,一个简单的玩具到他手中,他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之所以出现极端情绪的表现,陈洁发现是与一次考试有关。

有一次,小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老师对他成绩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不被老师信任的小蔡在向母亲哭诉时,母亲也没有给予他关注与信任。此后,小蔡开始恨所有老师,也与父母作对。后来,小蔡发现,玩手机是他可以“惩罚”父母和老师的一种手段,所以便迷恋上玩手机,甚至曾经离家出走。

在这一案例中,陈洁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有问题。家长只关注成绩,对孩子缺少认可与信任。“其实,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洗衣做饭、给爷爷奶奶端洗脚水,什么活都干。”陈洁说,但是孩子做的这些,从未得到过父母的表扬。

认识到问题所在,在陈洁的帮助下,孩子的家长首先做出了一些改变。家长变了,孩子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好。

陈洁指出,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是父母教育的投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陈洁坦言,《中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是一种教育回归,为的是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很多家长需要补上科学育儿这一课。

2022-03-17 今年起,冠县连续三年每年培训500名家庭教育指导员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666.html 1 如何“依法带娃”专业人士来指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