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兄琐忆
聊城 安格
我读高中时爱好文学,看书读报常见到署名“陈文轩”的文章,崇拜得了不得,后来得知是老乡,打心眼儿里感觉更近了一步;但很遗憾,当时没有什么交往。
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我偶然得知了兄长的联系方式,凭着年少轻狂,冒昧地写了封信寄过去,现在都不记得写了什么内容。但是,我清晰记得,文轩兄竟然回信了,而且还是用毛笔写的,满满三大张;信封里附着一份由他创办的《书法生活报》。掐指算来,这次书信往来已近20载。
那封信,我至今珍藏着。对于那时涉世之初的我而言,它是冬日的火把,是夜晚的明灯,是苍茫大海上的灯塔。在信中,文轩兄勉励我“好男儿但存肝胆豪气在,断没有不成功之事”,谆谆教诲让我在任何困顿的时候都斗志昂扬。谈及诗歌,他说“近岁疏于诗歌创作,偶有所感亦诉诸于笔墨,很少拿出去示人或发表”;这或许是因为兄长的精力“多倾在《书法生活报》”。兄长对书法有着敏锐的前瞻,他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书画艺术将融入生活”。另外,他还对莫言、冯骥才的彼时新作,评价甚高。言辞之间,他平易近人、朴实敦厚、温文尔雅、纯情如雪。
约一年后,一个下雪天,曾到湖北小区去拜望兄长。那时候年轻,不懂得礼数,正赶上饭点,禁不住兄长和嫂子挽留,就坐下来和他们共进午餐。清粥小菜,小酌几杯,萍水相逢却又一见如故。兄长和嫂子热情地忙着给我夹菜,诚心诚意地招待我!对于一个曾颠沛流离、识得人间冷暖的人来说,他们给予了我家一样的温暖,给了我直面世事的勇气。临别,兄长还赠予我一册他的心血之作《中国硬坛弄潮百家作品精粹》。
再后来,有几次文学活动上的偶遇。平时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关注着文轩兄的动态,比如他的书法作品创作,比如他受邀到外地讲学,比如他的新诗作,比如他随市书协的书法家们到单位送春联。
在我眼里,陈文轩先生是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作家、诗人,更是良师益友、可亲可敬的兄长。“遗作重翻尤墨香,思人睹物寄心殇”,兄长决绝地离开了亲人、朋友,留给我们无尽的哀伤。借用王道君先生的一句诗,诚愿“诗词歌赋伴你一生,真草隶篆陪你到天堂”!
壬寅年春天已至,兄长可否和我们共赏冠州万亩梨花?
想你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