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世纪内从未向公众开放
故宫乾隆花园9月揭开神秘面纱
3月26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与北京市文物局签署合作备忘录,该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开幕启用。这也是全国首个专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代表处。记者从开幕活动中获悉,由该基金会参与修复的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将于今年9月对外开放。
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于1965年,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纽约,致力于保护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建筑文物及其文化传统。据了解,自1996年在四川三星堆开展项目以来,该基金会已在中国参与了30余个文化遗产保护及推广项目,包括世界遗产长城文化景观保护、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保护、支持故宫与清华大学的传统工艺培训项目等。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缘分始于25年前,开启了该基金会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序章。2003年倦勤斋保护项目启动,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传统工艺,让紫禁城中的珍宝焕发光彩。”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介绍,在此基础上,双方决定再次携手,共同完成乾隆花园的修复,并启动建筑与内檐装修保护培训项目。今年9月,乾隆花园将部分开放,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东北部,建造于1771年至1776年,是清高宗乾隆皇帝退位后居所的一部分。花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包括四进院落和散落在假山之间的27座建筑物,是现存的18世纪中国皇家建筑内檐装修的杰出典范。近一个世纪内,其建筑从未对公众开放。
今年,该基金会还计划参与和支持中轴线世界遗产论坛、云冈石窟与麦积山石窟保护以及北京文化遗产领域市民讲座、展览及文化活动等。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张立新表示,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文物保护与研究,拓展国际交流平台,为北京乃至全国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动力。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