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钢申:巧手雕刻梦想 爱心点亮希望
本报记者 孙文辉 王越 徐闻杰
本报通讯员 彭珊珊
3月28日,走进田钢申的“荔枝花开”葫芦雕刻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葫芦艺术品映入眼帘。有的葫芦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的则将民俗故事呈现出来。“葫芦雕刻不仅是一门技艺,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田钢申对记者说,葫芦雕刻需要经过选材、设计、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田钢申是肢体二级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不仅学会了葫芦雕刻技艺,还为很多残疾人搭建了就业平台,帮助他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走上葫芦雕刻艺术之路
田钢申,1984年出生,自幼对艺术充满热爱。2002年,他开始接触书画,并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潜心钻研石头雕刻技艺。2017年,他偶然接触到葫芦雕刻,被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深深吸引。他说:“葫芦自古以来便是福禄与吉祥的象征,它的形态各异、寓意丰富,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于是,田钢申决定主攻葫芦雕刻。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田钢申的葫芦雕刻技艺日渐精湛。2021年,他在水城残疾人技能大赛暨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葫芦雕刻组三等奖;同年11月,他的作品《天下第一寿》在第二届中国天津荣大花卉当代烙画葫芦文化艺术节精品展上斩获金奖。这些荣誉既是对他技艺的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葫芦雕刻技艺的决心。
利用工作室帮助残疾人就业
2023年,田钢申成立了“荔枝花开”葫芦雕刻工作室。工作室集葫芦种植、采摘、雕刻、制作、销售于一体,重点打造“葫芦缘文化工坊”这一品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田钢申说。
田钢申深知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的困难,因此,他积极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目前,工作室已吸纳了五名残疾人就业,田钢申为他们提供底薪加提成的薪资待遇,并依法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同时提供完善的食宿保障。“政府帮我搭建了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作为回报,我也想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稳定收入。”田钢申表示。
从非遗传承到助力乡村振兴
的实践探索
2022年10月,田钢申的葫芦雕刻技艺被列为高新区区级非遗项目。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门技艺,田钢申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2022年至2023年,他在高新区举办的三期残疾人非遗传承实用型技能培训班中担任授课讲师;2024年9月,他在聊城市残联举办的葫芦雕刻培训班中担任培训讲师。通过开设公益性技艺培训班、助残上门培训等形式,田钢申将葫芦雕刻技艺传授给更多残疾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葫芦缘文化工坊”还通过产品设计提升、非遗研学体验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工坊坚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葫芦艺术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田钢申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葫芦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葫芦缘文化工坊”的订单量也大幅增加。目前,其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旅游景点和线下文创商店。“现在订单非常多,人手不够,我们在积极招人,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将葫芦雕刻技艺发扬光大。”田钢申表示。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孙文辉、王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