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o

陇原埋忠骨 故乡念英魂

——聊城籍烈士戴兴荣后人追忆先烈

代尚全翻看《聊城晚报》烈士寻亲相关报道

烈士戴兴荣母亲照片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吕晓磊

“二叔戴兴荣政治过硬、思想纯正、纯朴憨厚、战斗勇敢,得知他牺牲后埋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烈士陵园,作为后人,我们会常去扫墓,铭记他的英勇事迹,让革命精神世代相传。”3月26日上午,在聊城电厂家属院,提起烈士戴兴荣,他的后人代尚全言语间满是对先辈的敬仰之情(戴家族谱上是“戴”姓,后来上户口时改为“代”姓)。

3月13日,《长眠甘肃的四位聊城籍烈士,你们的亲人在哪儿?》在《聊城晚报》、新聊城客户端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也进行了转载,网友纷纷留言向烈士致敬,并想办法帮烈士寻亲。

代尚全的老家在临清市松林镇前尚村,他目前在聊城城区做生意,繁忙之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印象:

听着二叔的故事长大

今年53岁的代尚全出生于1972年,当时距戴兴荣牺牲已经过去了14年。

“我爷爷叫戴振成,他有三子一女,分别是戴兴文、戴兴荣、戴兴业、戴兴兰。二叔的故事,是长辈们告诉我的。”代尚全告诉记者。

虽然从未谋面,但从小听着二叔的故事长大,所以代尚全对戴兴荣印象非常深刻。

“父亲戴兴文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叔戴兴荣比我父亲小八岁,在我父亲影响下,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代尚全介绍,“父亲说二叔成年后身高一米七左右,一看就是庄户人家出来的小伙子,纯朴、憨厚、实在。”

新中国成立后,戴兴荣怀着一腔热忱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和当时无数胸怀报国远大志向的同龄人一样,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守护身后的家人和百姓,守护着新生的中国。

“听长辈们说,二叔信仰坚定,在部队里遵守纪律,战斗时十分勇敢。”时隔数十年回忆起长辈口中戴兴荣的英勇事迹,代尚全的眼中泛起泪光。

1958年8月,平叛战斗在甘肃东乡打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八三七部队下士副班长的戴兴荣在当年9月1日的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8岁。“二叔当时还没成家。”代尚全说。

遗憾:

烈士证和烈士照片均已遗失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见过二叔的立功证和烈士证。”代尚全回忆道,“证件上盖着部队政治部的印章,立功证上记载着他荣立三等功,烈士证上用毛笔工整地写着‘戴兴荣同志在西征平叛战斗中光荣牺牲’。”

“我父亲和二叔感情很深,2016年父亲临终前,将这些珍贵证件托付给一位堂兄弟保管。遗憾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证件都找不到了。”

除了戴兴荣的烈士证和立功证,代尚全还见过他的一张一寸黑白照片。“照片上二叔戴着棉军帽,和我父亲长得很像,看起来非常亲切。”代尚全回忆道。

为了找到这张照片,代尚全于3月中旬专门回了一趟临清老家,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他数次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把房子里里外外翻了好几遍,只找到了我奶奶领抚恤金证件上的一张照片。”

记者在代尚全家见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精神矍铄,照片上盖着“临清市民政局优抚专用”印章。戴兴荣牺牲后,戴家被认定为革命烈士家属。戴兴荣的父母亲在去世前一直享受烈属待遇。

时光流逝,虽然连一张照片都难以寻觅,但戴兴荣的英勇事迹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其家乡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村里现在有几百人,姓代的有40口人,一提起二叔,他们都竖大拇指。历任村党支部书记都对烈士家属很尊敬。”代尚全说。

心愿:

把二叔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我小时候,常听父亲和其他长辈讲述二叔的战斗故事。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战斗班的副班长,那真是在枪林弹雨和硝烟炮火中一步步打出来的。”代尚全感慨道。

代尚全还听父亲讲过一件事,令他感慨万千:“二叔参军后曾回家探亲,我爷爷奶奶劝他别走了,因为在部队要面对敌人和其他未知的凶险。不过二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探亲结束后立即返回部队。这件事充分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小时候听着二叔的故事长大,如今代尚全正在做并将持续做下去的一件事,就是把二叔的英勇事迹讲给自己的子女听,讲给年轻人听,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

早日把二叔戴兴荣的骨灰迁回临清,并安葬到临清烈士陵园,是代尚全和其弟代尚福共同的心愿。3月27日,记者把这个问题反馈至临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回应道,按照规定,在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不能迁葬。

得知这一消息,代尚全沉默良久:“感谢记者同志为烈士寻亲付出的努力。清明节马上到了,聊城和甘肃东乡距离遥远,我准备通过云祭扫的方式祭奠二叔,愿他的英灵永远守护着祖国和家乡。”

记者手记

追寻烈士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

在采访烈士戴兴荣后人代尚全的过程中,听代尚全深情讲述二叔的故事时,仿佛能看到戴兴荣烈士当年的英勇身姿——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毅然投身军旅,在战斗中无畏冲锋,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尽管烈士证和照片的遗失令人惋惜,但戴兴荣的事迹在家乡口口相传,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作为后人,代尚全想将二叔的骨灰迁回安葬,虽因相关规定未能如愿,但丝毫未消减他对二叔的敬重及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

作为记者,能参与烈士寻亲报道,让更多人知晓烈士的故事,深感使命光荣。愿烈士精神在传承中永放光芒,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

2025-04-03 ——聊城籍烈士戴兴荣后人追忆先烈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7529.html 1 陇原埋忠骨 故乡念英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