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饱含泪水 因为爱得深沉
冠县青年醉心传播红色文化让党史荡涤心灵
本报记者 孙克锋
那一个个驰骋沙场的伟岸身影似乎就闪现在眼前。
那一幕幕荡气回肠的革命场景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翻阅一本本记载冠县近代革命史的书籍,宋建果总是热泪盈眶。
39岁的他是冠县贾镇宁茉莉营村村民,醉心钻研冠县党史,传播当地红色文化,收获赞声一片。
3月14日,记者采访到宋建果,记录下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冠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让烈士回家是我的心愿”
“你好,是吉林四平烈士陵园吗?”孟秀清拨通电话,充满期待。
“对。”一位女士清脆的声音答道。
“赵明仁是我的姥爷,谢谢你们保护他这么多年。”孟秀清激动地说道。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方礼貌地表示。
赵明仁是冠县斜店乡人,1920年出生,1938年离家参加革命。
“我姥爷走的时候,给我母亲留了两块小红薯,说自己要当兵走了,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后来真的没有回来。”赵明仁的外孙女孟秀清说。
随后,一家三代人断断续续找了赵明仁80多年,音信皆无。
2021年9月,宋建果看到一家公益组织为赵明仁烈士寻亲的消息。他经多方搜寻查证后发现,赵明仁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连长,牺牲时不到30岁,目前,安葬在吉林省四平烈士陵园。于是,宋建果发出更详细的寻亲信息,被赵明仁烈士的家属发现。
目前,赵明仁烈士的家属正与四平烈士陵园沟通祭拜事宜。
“冠县在册的烈士有2137名,仅在高唐郭庄战役中牺牲的冠县籍烈士就有156人。”宋建果说。
令人痛惜的是,大部分烈士牺牲时都比较年轻,没有直系后人,回家之路困难重重。
“想通过微薄之力,帮助烈士回家,帮助烈士家属圆梦,这是我的心愿。”宋建果的这句话并非虚言,至今他已经帮助12名烈士找到家,这还得从冠县这片热土说起。
“红色基因根植在我的内心”
抗日战争时期,冠县一带留下刘伯承、邓小平、陈赓、宋任穷、赵健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
“当时,冠县这个仅有17万人口的县城,就有15000人参军,是地区党政领导机关和分区部队长时间驻扎地,被誉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小延安’。”宋建果说起冠县党史,眼睛里充满了光。
童年时代,他常听老人讲当地的红色革命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形象和一个个鲜活故事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
“我的邻居薄发银老人经常给我讲的陈贯庄战斗就发生在冠县桑阿镇,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又被称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平型关大捷’。”宋建果对记者说。
那是1939年10月,在冠县桑阿镇陈贯庄发生了一次战斗,以赵健民为营长的第三营以24人牺牲的代价,毙伤日军110多人。
这场战役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和信心,“赵三营”也威名远振,赵健民被誉为“鲁西赵子龙”。
赵健民的英雄事迹在宋建果心中播下一粒火种,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21年夏天,宋建果到冠县梁堂镇赵梁堂村参观了赵健民故居,再次被赵健民的英雄事迹震撼,同时联想到更多革命烈士。
这些烈士为国捐躯,如果没有活着的人证明,没人提起他们,也就没人记着他们,那就等于没有发生过。
“在冠县这片沃土上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宋建果当时就下定了决心。
“让英雄的精神融入血脉”
“今天,看到这泛黄的老照片,我触动很深,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向英雄们致敬!”
2021年8月1日,宋建果在抖音App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名为“英雄背后的故事”,发出了第一条视频。
截至2022年3月15日,宋建果已经发出287条视频,都是围绕冠县红色历史进行的原创,有些是他到现场的采访,更多的是对英雄事迹的介绍。
视频背后是宋建果不断地钻研学习,他搜集了记载冠县及周边县(市、区)近代史的大量书籍,经常为制作一个视频忙到凌晨一两点。
“我做的每一条视频都饱含我对英雄的敬意,都是挖掘烈士精神层面的价值,从不考虑流量问题,只想做一种真实的表达。”宋建果说。
功不唐捐。宋建果的真性情收获了超过10万的点赞,抖音号粉丝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赞扬。
一条介绍刘义善烈士的视频引发的反响让宋建果始料未及。
“刘义善的孙子看到视频后热泪盈眶,他说父亲没有找到爷爷遗憾去世,现在,看到有人公开宣传爷爷的事迹,他很感动。”宋建果回忆说。
同时,宋建果整理的材料也会对地方史料进行补充。
宋建果在查阅馆陶县史料时发现了东古城镇的烈士陈付增的资料,而陈付增任大队长的馆陶县大队就是在冠县成立的,“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应该记录在冠县的史册上”。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宋建果说,他热爱冠县这片热土,他敬佩这片热土上的先烈,他会用行动让英雄精神融入更多人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