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队的女兵们
□ 耿仁国
近日偶然翻阅我原来的笔记本,发现了一份我在山东省人民武装学校上学时的《1992年新年联欢节目单》以及一张当时学员队学员和宣传队队员掰手腕的老照片。看着节目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及照片上的青春面孔,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想起了那些宣传队的女兵们。
1991年秋天,我幸运地被山东省人民武装学校录取,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武学校学员。我所在的学校实际上和省军区教导大队是同一个单位,我们学员楼的对面就是省军区教导大队机关大楼,其下辖的宣传队就在教导大队机关大楼上。
入学几周后,不经意间发现对面楼里经常有几个女孩进进出出,经过我们的楼前,引得我们不时驻足观望。国庆节文艺晚会上,她们表演了非常精彩的节目,我们也知晓了她们的名字。在我的印象里,张金红稍胖,孔微微稍瘦,车丽君不胖不瘦,戴珍身材颀长,身高一米七多。她们和我们年龄相仿,都在二十岁左右。她们四个是省军区教导大队的文艺骨干,孔微微表演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曾在省广播电台播出过,张金红、车丽君表演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深沉浑厚,戴珍的独唱《我为亲人熬鸡汤》声情并茂,非常动听,每次学校搞文艺演出,主持人也总是戴珍。
她们既有军人气质,又有普通女孩儿的妩媚动人,是我们这群年轻学员的“梦中情人”。
我们中队的几个“诗人”为她们写下一首首情诗,表达了我们这些男生的心声。
其一:
茫茫人海里,
在泉城绿色军营与你相遇,
我们身着同样的橄榄绿,
却无缘相识相知,
只留给我一个温馨的回忆
和一个痛苦的相思。
其二:
如一只百灵鸟,
飞进我绿色的梦里。
停留在我的窗前,
莺歌燕舞,千啭百啼,
我多想造个大花园,
把你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1991年12月,从安徽、江苏来的新兵相继驻进我校,成立新兵营。为欢度1992年元旦,学校决定由两个学员队和新兵营、宣传队四个单位联合举办一台新年联欢晚会。
先是由各单位报节目,我们二中队有四个节目被选中,我参加的节目也在其中,有幸和几个女兵同台排练。她们毫不羞怯,主动和我们交流,有时还帮我们的吉他弹唱组一遍遍地校正发音,休息间隙还把吉他拿过去自我陶醉一番,慢慢地我们成了好朋友,虽然不过短短数日,却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991年12月30日,在学校礼堂,新兵营全体新兵、两个学员队的全体学员及士兵队的全体士兵,加上槐荫区的部分领导、我们学校的领导,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现场气氛热烈祥和,演出非常成功,赢得了同学们、战友们和领导们的阵阵掌声。
不知什么原因,1992年6月26日,宣传队解散了,其中的男兵女兵被分配到通信连和独立连等单位。他们离校的时候,我们二中队全体同学列队欢送。当时他们站在大解放敞篷车内,车开动时,一些女兵禁不住哭了起来。我看到张金红眼里噙满了泪花,拿着手绢朝我们频频挥手,再也听不到她那甜美的《天上下雨地下流》,再也看不到她们这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兵了。人生有聚也有分,想不到我们竟分别得这么快。
正当同学们叹息再也不会与她们相见时,第二天,我们学员队为迎接“七一”歌咏比赛,要学一首新歌《红梅赞》。领导从宣传队里请来孔微微、张金红担任我们的艺术指导,当见到她们二人时,大家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她们也激动地流下热泪。指导间隙,张金红给我们唱了《苦乐年华》,她那圆润的歌喉,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199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1周年纪念日,省军区在礼堂举行歌咏比赛,共有15个参赛单位,都是省军区直属连队,有干休一所、干休二所、干休三所,有通信一连、通信二连、独立连等,我们学员二中队代表山东省人民武装学校参加比赛。我们是第六个上场的,三首参赛歌曲分别是《人民军队忠于党》《红梅赞》《四渡赤水出奇兵》,我们表演得很成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省军区礼堂,我们又见到了原宣传队的各位女兵和那些男兵们,他们分别代表独立连和通信一连、通信二连来参赛。比赛结束回学校的时候,女兵们恋恋不舍地向我们挥手告别,我们当中不知谁抛出一支演出用的道具鲜花,几个女兵惊喜地争着去接,似乎去接这里面蕴藏着的无尽的情谊。
此后,一直到现在,我们再也没有相见过。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毕业回家参加了工作,她们大约也早已转业回家了吧。看到往日泛黄的日记,又想起了过往的岁月,想起了活泼可人的几位女孩,我在心中遥祝她们的生活幸福平安。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