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东方古韵

——美国青少年聊城“文化奇遇记”

美国青少年在欣赏东昌府木版年画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琪 刘亚杰

4月21日,春阳斜照青砖黛瓦,古城区的青石板路上笑声不断。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青少年行走在古运河畔,引得往来行人频频驻足回眸。

当日,聊城大学2025“汉语桥”美国青少年夏令营来华团的青少年们跨越万里来到江北水城,在鲁西大地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奇遇记”。

上午9时许,聊城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二楼,工作人员一边详细讲解拓印的步骤,一边亲手指导青少年一行体验拓印技艺。从湿润宣纸轻敲使纸入字沟,到均匀上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当宣纸揭开,图案逐渐显现,这群青少年脸上洋溢着惊喜。

“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带回去给我的家人们都看一看!”萨拉小心地把亲手拓印的作品包装好,笑着和朋友们一起合影留念。

光岳楼,这座屹立651年的古老建筑宏伟壮观,让美国青少年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美好的时刻。拾级而上,俯瞰聊城美景,现代与古老交织的画面让他们赞叹不已。

“这座建筑居然不用一颗钉子!”工程爱好者哈德森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古老而又神秘的建筑技艺让他惊叹不已:“中国古建筑简直是立体几何的魔法!”

“这些画太漂亮了,是怎么印上去的?”在福禄缘工艺葫芦作坊,青少年们又被“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吸引。“不不不,这可不是印上去的,这是刻上去的!”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青少年们不仅看到了小巧的葫芦在匠人手里变成精美艺术品的过程,还在雕刻师傅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这项独特的传统工艺。

“以前从未接触过这样的雕刻,葫芦变成艺术品的过程太有趣了。”艾斯拉表示。方寸之间能刻画世间万物,这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更加着迷。

随后,美国青少年一行来到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他们仔细端详着一块块刻板,了解中国年画诞生的过程;来到东昌毛笔工艺坊,从选毛、梳毛到扎笔,青少年们尝试参与其中,体会东方文化的厚重与精妙。

最后,美国青少年一行来到山陕会馆。会馆内的木雕、石雕、砖雕,人物栩栩如生,花鸟灵动活泼。他们仔细观赏,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商业繁华,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一天的参观体验结束后,美国青少年们纷纷表示,这次聊城之行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带队老师感慨地说:“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交流的种子。”

2025-04-28 ——美国青少年聊城“文化奇遇记”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8787.html 1 触摸东方古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