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潼关到聊城:
马瑞国用骑行证明“我能行”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万昊
5月13日晚,聊城湖南路“水城之眼”摩天轮下,一辆载着方便面、矿泉水、帐篷等物资的人力三轮车缓缓停下。36岁的脑瘫患者马瑞国扶着车把缓缓直起身躯,从陕西潼关出发,途经三门峡、洛阳、郑州、菏泽等地,30个日夜风雨兼程,他终于在5月13日抵达聊城。这位双手颤抖却眼神坚定的“破风者”,用三轮车辙丈量生命的韧性——一路忍受身体剧痛、克服重重困境,只为证明“脑瘫患者也能握住人生方向盘”。
在聊城,他仅仅停留了一天一夜,却收获了许多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善意,也让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更加美好而深刻。
突破命运枷锁
脑瘫的他用双手养活自己
36年前,马瑞国出生在陕西潼关的一个普通农家。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他的童年被康复训练和旁人的异样目光填满。“小时候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摔得最多的就是膝盖和手肘。”小小年纪的他意识到,命运或许早已为他贴上“特殊”的标签。
身体的桎梏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愈发明显:双手颤抖无法稳定握笔,平衡感缺失导致走路摇晃,求职时屡屡因“肢体不协调”被拒……“难道我的人生注定要这样一次次失败吗?不,我不甘心!”马瑞国用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向命运屈服。
当一个人被逼到绝境,总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2011年,22岁的马瑞国用打工攒下的2000元买了台二手电脑,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自学平面设计,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熟练掌握了一些专业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别人用PS抠图只需10分钟,他却要花3小时。正是这种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坚持,他的设计作品逐渐得到业界认可。一个接一个的订单,让他尝到了奋斗带来的甘甜果实。
“我没有依靠别人,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我为此感到骄傲。”马瑞国说。
为证明自己
他挑战骑行1000公里
后来,马瑞国不满足于依靠接单生存,他想找一家单位,拥有一份和正常人一样的稳定工作。“之前,河北沧州的一家设计公司对我的能力非常认可,但当我告诉他们我是脑瘫患者后,他们犹豫了,不敢录用我。”马瑞国告诉记者。
今年4月13日,经过几天的思考,马瑞国做了一个决定:骑人力三轮车,经河南、山东多地,最后抵达沧州,总行程约1000公里。“我要证明给那些怀疑我的人看,我并不比别人差。”马瑞国说。
就这样,马瑞国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了这趟充满挑战的旅程。路上渴了,他就去公共卫生间接水喝;饿了,啃上几口干脆面;困了,找个公园或者绿地搭个帐篷就地休息;钱不够了,他钻进网吧为客户做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最累的是上坡,有的长坡一走就是几公里,他要不断停下来休息,有的坡虽然不长却很陡,好几次他都差点溜车。而痛苦的是长时间骑行导致他臀部破皮流血,一用力就疼痛难忍。
马瑞国说,自己也曾想过放弃。“骑到河南三门峡的时候,我有点坚持不住了,有了想放弃的念头。”但休整几天后,他又选择了继续赶路。
温暖相伴
陌生人的善意照亮骑行之路
马瑞国没有积蓄,仅靠一部手机和一辆人力三轮车,便开始了这趟旅程。一路走来,虽布满荆棘,却也温暖相伴。
出发前,他买了二十多瓶水,但没几天就喝完了。“光喝生水容易拉肚子,我就去一些饭店跟人家要一些开水,所有的饭店老板都很热心,没有拒绝我的。”马瑞国满怀感激地说。
“来到山东后,我得到的帮助更多了。”马瑞国说。在菏泽,一位当地媒体记者给他送来一大包方便面和一箱牛奶。“小伙子,需要帮忙推一下吗?”“多接点儿吧,你路上离不了水。”在聊城,这样的关心总是回响在他的耳畔。了解了他的故事,很多人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为他送上祝福和鼓励。
5月13日晚,站在“水城之眼”摩天轮前的马瑞国显得消瘦,然而他却非常兴奋,浑身充满了力量。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聊城,马瑞国却喜欢上了这里。
“聊城的风景很美,环境很好,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富有文化底蕴,人们也很热情。我今天晚上就要逛一逛东昌湖和古城,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马瑞国说。
5月15日清晨,马瑞国推着车绕行东昌湖,晨雾中的湖面泛着微光,远处的龙舟赛筹备现场传来阵阵鼓声。他回望了一眼东昌湖,随后转身用力踏下三轮车踏板——前方的路,还在等着他继续前行……
记者手记
破茧重生是生命最高的荣耀
“工作问题解决后,我还要骑着三轮车去北京,看看故宫和天安门,圆了我小时候的梦想。”采访中,马瑞国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对于他来说,骑行或许并没有终点,只要上路就是对自我的超越。
在采访过程中,我的思绪不断飘向易烊千玺主演的《小小的我》。电影里,刘春和尽管身患脑瘫,却始终怀揣对生活的热望,努力冲破身心枷锁,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现实中的马瑞国,亦是如此。他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成长路上满是旁人异样目光,求职屡屡碰壁,可他硬是凭借顽强毅力,自学平面设计,用颤抖双手敲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这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深度追寻,是在向世界宣告:身体的残缺无法禁锢灵魂的力量。
对于身有残疾的他们来说,证明自己,或许并非只是得到外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收获自信,找到属于自己人生方向的道路和目标。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也让我们看到,每个渺小的个体,都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写命运。
另一方面,马瑞国这一群体需要的远不止物质层面的帮扶,他们更需要被平等对待、尊重与理解。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有梦想、有追求,渴望被认可。
让人欣慰的是,生活虽然充满磨难,却总有足够的爱让我们继续前行。就像骑行途中,那一双双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援手,一次次坚定了马瑞国完成骑行梦想的决心和信念。这些温暖瞬间,就像黑暗中的点点烛光,给予我们所有人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