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服务”送到 特殊群体家门口

本报记者 马永伟

本报通讯员 韩福梅 汤雁南

“我腿脚不利索,志愿者上门服务,太贴心了!”5月26日,志愿者上门给阳谷县侨润街道居民赵学方捏了20分钟肩膀后,他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剪头发、磨菜刀、捏肩膀、补衣裳……最近,侨润街道办事处志愿者把贴心服务送到了特殊群体家门口。65岁以上老人、残障及困难群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志愿服务队带来的便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切实提升特殊群体生活幸福感,侨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便民志愿服务队、国庙村爱民志愿服务队等志愿力量主动作为,聚焦困难群体需求,组织开展系列暖心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彰显基层文明实践担当。

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变身“托尼”老师,一边细心为老人修剪头发,一边跟他们唠家常;对行动不便的居民,还背着工具箱上门服务。西焦海村设置的磨刀摊前围满了人,志愿者把钝刀磨得锃亮;国庙村设置按摩区,志愿者用专业手法帮老人按摩舒缓身体;缝补点更是热闹,破损的衣服经志愿者巧手一补,绣上小花、卡通图案,旧衣秒变“限量款”。

据了解,国庙村爱民志愿服务队坚持每月开展活动,两年下来,800多人次从中受益。残障居民说,这些活动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生活更有盼头了。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群众获得感,还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取得新成效,我们将拓宽宣传渠道、强化专业培训、健全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推动活动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侨润街道党工委书记闫瑞鹏说,未来,侨润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暖心服务践行初心使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连接民心、服务民生的坚实桥梁。

2025-06-0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0474.html 1 “定制服务”送到 特殊群体家门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