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起义的策动者聂子政
□ 闫庆华
聂子政,原名聂秉贞,又名聂志超,1904年12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堂邑县北周店(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一个农民家庭。他8岁时开始在三里外的刁庄村读私塾。11岁时,由家长包办,与梁水镇刘云芝结婚。1918年,返回新建的本村初级小学读书。少年聂子政目睹百姓惨遭盘剥的困苦生活,心中常愤愤不平。
1920年春,聂子政考入聊城县立高等小学接受新式教育。1923年春,他升入山东省立第二中学,在此期间,其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萌发。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界立即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聂子政积极组织并领导省立二中学生开展街头游行、发表演说,投身革命洪流。与此同时,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浪潮由南方席卷至聊城地区。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聂子政与省立二中、省立三师的20余名进步青年毅然南下广东投身革命。这期间,聂子政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并于1926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聊城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1926年10月,聂子政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随军转战至武汉。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聂子政等共产党员以军事特派员的身份秘密返回奉系军阀统治下的聊城地区,不久就和省立三师、省立二中的党团组织取得联系,使聊城党组织开始活跃并逐步发展壮大。在此期间,他们还把触角伸向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动贫雇农,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
1927年10月,为加强聊城地区党组织建设和革命工作,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团省委秘书长张干民赴聊城筹建党的领导机构。同月中旬,中共东昌县委(亦称鲁西县委)在聊城东关姚家园子赵以政家中正式成立,由张干民担任县委书记,聂子政出任军事委员。党组织建立后,聂子政率先在其家乡北周店开展党建工作。他首先发展当地小学教师刘文萧入党,随后又陆续吸收贫农王清泗、刘玉坤、聂存良、刘凤珠、王怀礼、聂少友、刘庄林、张连海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聂子政家南屋,中共北周店支部宣告成立,隶属东昌县委领导,聂子政兼任支部书记。其间,县委委员王寅生、赵以政等同志经常到此开展秘密革命活动。
中共东昌县委成立后,山东省委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聊城、博平、阳谷、堂邑、茌平五县为中心区域,在东昌(今聊城)一带组织暴动。东昌县委两次召开会议,分析鲁西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民情,认为可以发动暴动,建立工农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并把暴动的地点选在阳谷坡里教堂。坡里教堂位于聊城、阳谷、莘县三县交界处,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拥有良田千亩(一亩约合666.67平方米),并私藏数十支洋枪等武器装备。教堂势力长期与地方官府及地主豪绅相互勾结,欺压百姓,当地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1927年冬,共产党员杨耕心已在阳谷郭店屯一带建立了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并根据东昌县委的决定,争取当地的绿林武装首领韩建德、曹万年等人参加革命。具有军事经验的聂子政被派去协助杨耕心开展工作,聂子政多次以党代表身份与韩建德等人秘密会晤,商谈武装起义的有关事项,商定由韩建德部和农会会员组成近百人的暴动骨干武装。为确保行动顺利,聂子政、杨耕心还秘密召集韩建德等人在聊城姚家园子召开军事会议,详细研究武装起义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行动时间、任务分工、协同配合等重要事项。会议初步确定于1928年1月22日下午发动对坡里教堂的进攻。后因保密需要,加之韩建德坚持提前行动,经慎重考虑,最终将暴动时间调整为1月14日。
1928年1月14日下午,聂子政、韩建德率领暴动队伍在郭店屯集合,按照预定的时间进军坡里教堂。根据“内线”情报获悉教堂将举行晚祷、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情况后,聂子政立即调整作战部署,让主力部队先埋伏在教堂北一里许的徒骇河河湾里,由韩建德率领十几人组成的尖刀排扮作晚祷教徒混入教堂,伺机起事,然后以枪声为号,主力部队迅速出击,攻占教堂。
傍晚,韩建德率领尖刀排进入教堂,迅速占领了门楼并鸣枪传信。聂子政率领埋伏在河湾里的队伍快速赶到,在一片喊杀声中占领教堂,把护院、打手、教徒共二三百人全部控制起来,又从地道和夹壁墙里搜出主教、修女6名,缴获长短枪四五十支、子弹2万余发、银圆2.7万元、粮食数千石及其他物资大宗。为扩大影响,东昌县委负责人决定成立“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一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为加强党对暴动队伍的领导,东昌县委从博平县袁楼、堂邑县北周店等地党支部抽调党员骨干及农民协会积极分子,组成了五六百人的暴动军。队伍由韩建德任总司令,聂子政任政治委员。聂子政、杨耕心还组织暴动队伍在教堂周围村庄收缴枪支,肃清暗藏的敌人。受革命形势鼓舞,一些青年持械加入,进一步壮大了暴动队伍。
东临道尹兼警备司令陆春元向山东督军张宗昌紧急呈报,并火速调集辖区内各县军警及地方民团武装,对坡里地区进行严密包围。面对敌军压境,聂子政、韩建德冷静分析敌我形势,认为敌人虽然在数量、装备上占优势,但属于地方军警民团,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战斗力不强,而起义军众志成城,可以一当十,遂决定首战全力击退敌人。
一天傍晚,敌人组织一百余人向坡里发动了进攻,暴动队伍迅猛出击,首战告捷。陆春元害怕起义军劫走外国传教士,酿成新“教案”,遂以官禄作诱饵,玩弄“和谈”“收编”的阴谋,企图扼杀暴动,但都未达到目的。
陆春元继续组织所部大举向坡里进攻,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急电张宗昌求援,张宗昌遂派出一支2000余人的精锐部队,携钢炮、迫击炮、机关枪等武器,进行增援。聂子政、韩建德遂命外围部队撤至教堂,依托教堂建筑群及周边民房抗击敌人。
敌人多次攻击给暴动军造成较大伤亡。鉴于队伍和弹药无法补充又无外援的不利形势,聂子政、韩建德商定先撤出教堂,再联系与韩建德等人有旧交的红枪会武装,计划经石家庄、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转进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继续同反动势力斗争。
1928年2月7日晚,聂子政、韩建德率暴动军借夜幕突围,于黎明前经堂邑到达冠县县境。敌人尾追而来,聂子政、韩建德等商定,由聂子政等人马上返回聊城向县委汇报情况,韩建德率部队继续向西北方向撤退。途中,暴动队伍遇到奉军褚玉璞部的堵截,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伤亡巨大,当夜被迫解散,坡里暴动至此失败。
聂子政辗转回到聊城,向东昌县委汇报工作。县委在聊城西北的凤凰集村召开会议,深入分析当前革命形势,系统总结暴动的经验教训,决定继续坚持革命活动,伺机再次发动暴动。
聂子政、赵以政、袁果等人计划在博平再次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国民党军队进驻聊城前,由省立三师、省立二中学生党员作为内应,里应外合夺取聊城政权。但因国民党抢先占领聊城,共产党内部又出现叛徒,1928年6月,赵以政在家中被捕,聂子政在敌人搜捕时越墙逃走。12月,国民党山东高等法院发布通缉令,全力缉捕坡里农民武装暴动领导人,聂子政被迫长期流亡在外,和家人、朋友断绝了联系。
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聂子政先辗转至北平(今北京),后隐蔽于豫西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中。1931年,他进入范龙章部任职,担任第二十路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六旅参谋,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瑞昌战役。1939年调任第二十七军第五三〇团任中校团副,后升任第二六五团团长和第十三军独立旅团长。在此期间,他与湖南湘潭的林国华结婚,育有一子两女。
1945年10月30日,在邯郸战役中,他积极策动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起义,使其投向人民阵营,这一义举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高树勋起义部队随后改编为民主建国军,聂子政任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
1946年春,聂子政奉高树勋总司令之命,率领由民主建国军16位将领组成的参观团赴延安参观学习。他们3月4日出发,于4月3日到达延安。4月5日晚,中共中央办公厅为民主建国军参观团举行了盛大欢迎会,聂子政在会上发言,盛赞在中共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解放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重整家园的新气象,并决心把民主建国军改造成为保卫和平民主、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在延安,民主建国军参观团参加了王若飞、叶挺等13位“四八”烈士的安葬典礼,聂子政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悼“四八”殉难革命烈士》一文,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应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邀请,聂子政作了关于邯郸起义经过的报告,阐述了毛主席关于和平建国的战略思想,传达了民主建国军将士对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分化异己、屠杀人民的不满以及渴望和平、希望人民生活安康的心声。他还受到了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接见,聆听了他们对民主建国军的指示和殷切希望。
6月1日,聂子政率参观团离开延安。临行前,他接受《解放日报》专访并发表《延安参观后的我见》一文,系统阐述了考察心得。6月27日,聂子政率参观团返回民主建国军驻地,向全体官兵传达了延安之行的考察成果,并将其编写成通俗易懂的军中小调,在部队广泛传唱,对民主建国军的改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月,聂子政任民主建国军第一军参谋长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他晋升为民主建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48年8月14日病逝于中共中央驻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临时军医院。1950年,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聊城。
摘自《聊城重要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