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公益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封闭自我到绽放青春

——一个中学生的心理成长纪实

窦延丽(左二)在为参观者讲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7月1日,一场夏雨为聊城带来久违的清凉。上午10时许,在聊城市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志愿者杨恩和赵晶正专注地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他们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作为东昌府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聊城市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完善的专业设施,沙游治疗室、团体活动室、个案辅导室、舞动疗愈室、心灵减压室和情绪宣泄室等一应俱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21位兼职心理教师全部持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专业防线。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何在?能否实现早期干预?心理困扰是否可治愈?面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用一则真实的案例,给出了富有启示的答案。

今年高考结束后,18岁的李岩(化名)说,他最想见的人就是“窦妈妈”。李岩口中的“窦妈妈”就是窦延丽,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家庭教育导师。正是窦延丽的专业引导,让曾经那个在课堂上终日昏睡、拒绝交流的“问题少年”,如今绽放出自信的光芒;也正是她的悉心指导,使一对深陷教育焦虑的父母完成蜕变,成长为持证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将自身经历转化为助人力量,为数十个类似家庭点亮希望。

故事最早要从5年前开始说起。当时,李岩刚步入初二年级,初中生活的新鲜感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日俱增的课业压力。这个曾经活泼的男孩开始用“沉睡”筑起防御的围墙,上课铃响便立即趴桌入睡,整日沉默寡言,而且自我封闭,不和任何人沟通交流。

“上课铃一响,他就趴桌上睡觉,下课之后又精神百倍。我通过孩子的班主任了解这个情况后,开始逐渐介入他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他的家庭,慢慢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6月30日,再次跟学校其他心理老师聊起这个孩子时,窦延丽依然感慨万分。

窦延丽指出,李岩母亲的教育理念深受其个人成长经历影响。这位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跨越的知识女性,因早年教育资源匮乏的经历,对“读书改变命运”有着非同寻常的执念,并将这种执念转化为严苛的教育方式。除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她还会不停地给孩子“加小灶”,从而导致李岩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母子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李岩父亲的成长经历则造就了他与妻子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李岩的父亲因为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累,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这种教育理念的差异,使得二人经常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原本和睦的夫妻关系也出现裂痕,开始频繁发生争吵。”窦延丽说,最初,夫妻俩以为孩子身体出了毛病,便带孩子到全国各地治病,结果都显示并无异常。跟踪一段时间后,她一方面从小细节入手,鼓励、表扬孩子取得的一个个小进步;另一方面,组织李岩的父母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家长沙龙,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

经过持续的心理干预和家校协同努力,李岩在初三阶段逐渐展现出积极转变。“在我们的温暖和鼓励下,孩子慢慢喜欢与他人交朋友,性格也变得阳光起来,对学习的兴趣也浓厚起来,最终成功考取了城区一所公立高中。高中阶段,李岩凭借自身的绘画特长选择了美术专业,并通过了好几所专业院校的考核。”窦延丽颇为欣慰地说,高考结束后,李岩专程来看她,看得出来,这个阳光自信的男孩,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非常期待。

更让人欣慰的是,得益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李岩的父母也成功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考核,如今,他们也以同样专业的知识,为周围有需要的亲戚朋友做心理疏导,为一个又一个家庭纾困解难。

“我们每周定期开设智慧父母沙龙和学生成长动力营,在引导家长科学认识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矫正部分学生的心理偏差行为,持续完善学校‘唤醒、关爱、转化、共赢’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窦延丽说,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专业咨询督导、进行典型案例研讨,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2000余个受孩子厌学、网络成瘾和青春期叛逆等问题困扰的家庭走出困境。

2025-07-03 ——一个中学生的心理成长纪实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2385.html 1 从封闭自我到绽放青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