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小记者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小记者优秀稿件

我想养只小花猫

小记者 杨荫中

如果你问我想饲养什么动物,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养只小花猫!”

小花猫身材娇小,一到晚上眼睛就圆溜溜的,身上布满漂亮的花纹,尾巴修长,走起路来轻巧无声。

如果,我能养一只小花猫,我会给它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窝,每天让它吃得饱饱的,还会给它自由玩耍的空间。

有了它的陪伴,我一定会有满满的幸福感,而我们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深。

(东昌府区光明小学 指导老师 展娇)

那一刻,我长大了

小记者 张美萱

那一天,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因为我学会了自我约束。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要加班,只留我一个人在家。起床后我穿好衣服,洗完脸刷完牙,看见餐桌上摆着我的早饭和一张妈妈留的纸条。字条上写着:我和爸爸下午才能回来,你要认真完成作业。

我吃过早饭,就开始在书房里写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觉得握笔的手越来越酸痛,可是作业只写了一半。唉,我疲惫地伸了个懒腰。这时,电话铃响了,是我的好朋友凡凡打来的。他说:“我现在上网呢,你也上线吧,咱们一起玩游戏。”我脱口而出:“行啊!我马上开机。”放下电话,我一个箭步冲到电脑前。刚要打开电源,我突然想起了妈妈的嘱咐,我犹豫了,心中有一个声音悄悄地说:“玩一会儿吧,反正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又看不见。”可是另外一个声音却坚定地反驳:“作业没写完就不能玩游戏,要做一个自律的孩子。”

怎么办呢?我内心就像一壶烧开的水不停地翻滚着,想玩游戏的冲动如同强大的水蒸气,随时都有可能把壶盖顶开。最后我下定决心不玩了。于是给凡凡打了电话:“对不起,我要先完成作业,不玩游戏了。”一阵沉默后,凡凡说了句“我真佩服你”。

放下电话,我觉得心里卸下了一块石头,轻松无比,而且还有一点胜利者的自豪,我终于克制住了自己贪玩的欲望。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莘县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任雪)

我是木艺小达人

小记者 申洪钊

星期天,我参加了小记者组织的木艺小达人活动。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木工的起源与发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对榫卯结构的介绍,这种精巧的工艺是由古代工匠鲁班发明的。鲁班姓什么大家知道吗?鲁班其实姓公输,他的名字是公输班。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古代四民:士农工商,分别代表官员、农民、工匠和商人。

随后,我们进入了实践环节——动手制作木质直尺。我们的工具有拐尺、固定器、电钻、锉、砂纸等。制作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先用拐尺测绘长度,接着用锯子切割木材,然后用锉刀和砂纸仔细打磨,最后用电钻打孔。我们分工明确,合作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冠县第五实验小学)

制作书签

小记者 丹芯怡

周六上小记者课堂的时候,老师说要教给我们木工知识和制作书签,制作书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量、锯、磨、钻、绘、系。让我来告诉你们如何做书签吧。

制作书签的第一步是测量。我们需要把一根48厘米长的木条平均分成4段,每段12厘米,用拐尺仔细测量并做好标记。接下来是锯木条,把木条稳稳地固定在操作台上,让需要锯断的部分露出约2厘米,然后用手工锯沿着标记线慢慢锯下,小组同学轮流操作,每人完成自己的那段木条。然后是打磨环节:先用锉刀粗磨,再用砂纸细磨。老师特别叮嘱我们要把木条的四个角和八条棱边都仔细打磨,直到所有毛刺都被磨平,表面变得光滑细腻为止。

为了让书签更漂亮,我们还要在顶端打孔用来系流苏。先用铅笔标出打孔位置,再小心地钻孔。最后就可以在书签上涂色绘画了。大家制作的风格各异、色彩缤纷的书签,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冠县东街学校)

难忘的研学之旅

小记者 吴沛菡

上周六,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在外过夜,自己套被罩、铺床单,和同学们住在高唐国际营地的集体宿舍里。短短三天里,我像一棵吸收阳光雨露的小树苗,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好多“第一步”。

第二天的传统文化体验课最令人难忘。我们仿佛成了古代的小工匠。我把沾着油墨的活字木块按在宣纸上,指尖传来丝丝凉意——油墨像融化的巧克力酱,把《绝句》印得格外清晰。野外取水时,我们小组用竹筒和碎布做成过滤器,当浑浊的河水变成清亮的细流时,大家激动得抱成一团。最有趣的是“沙场点兵”,蒙着眼睛的我被队友牵着在沙盘上排兵布阵,耳边此起彼伏的指挥声让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摘下眼罩看到“胜利”的旗子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三天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经历,让我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走进展厅,玻璃柜里陈列着孔爷爷的工作笔记,每页都画着西藏村庄的地图,边缘还有用红笔标注的“阿妈需要棉鞋”“扎西家的屋顶漏雨”。

展厅里陈列着一组感人的雕像——漫天风雪中,孔繁森把大衣裹在孤寡老人身上,他自己的棉衣却打着补丁。讲解员阿姨说,他的行李箱里只有两件衬衣和半块干馕,以及一叠资助藏族孤儿的汇款凭证。我凝视着展柜里那双陪伴他走过雪域的旧皮鞋,鞋底那道深深的裂痕格外醒目,这不正是他跋涉高原时留下的足迹吗?

这短短三天的研学之旅,就像一盒神奇的水彩笔,为我的童年描绘出特别的色彩。我不仅学会了独立生活,更懂得了幸福背后的付出与奉献。当我把活字印刷的作品送给妈妈时,她温柔地说:“我的小姑娘长大啦!”我突然觉得成长真奇妙——它藏在第一次独立的勇气里,躲在团队合作的欢笑中,更闪烁在那些让我们流泪的感动里。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李爱君)

研学行

小记者 郭金朵

当清晨的雨珠还挂在叶子上时,我和同学们便背着鼓鼓的背包,开始了这场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

刚抵达营地,我们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整理床铺。铺床单对我们来说易如反掌,但到了套被罩这一环节,我们却纷纷束手无策。有的同学急得直跺脚,有的同学甚至钻进了被罩里。最后,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抓着一个角,将被罩套在了被子外面。

第二天,我们体验了攀岩。看着其他人轻松地爬到顶峰后跳下,我也自信满满,以为自己能够顺利登顶。然而,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还没爬几步,我就感觉浑身颤抖,腿脚发软。好不容易爬到顶端,我还没做好跳下的心理准备呢,就已听到下面同学的催促声:“加油,快跳下来啊!”我来不及多想,便纵身一跃,睁开眼时,自己已经安全地躺在地上了。真是惊险而又刺激的经历!

第三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走进展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朴素的遗物,展示了孔繁森爷爷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远离家乡,两次援藏,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事业。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都被孔繁森爷爷的事迹深深打动,不少同学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这次研学,我们在高唐国际营地不仅收获了快乐和勇气,更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接受了精神的洗礼。这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会带着这份快乐和感动,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唐县春长小学)

智能水壶

小记者 高若溪

作为一名细心的小学生,我发现很多同学除了体育课和课间操外,经常一整天都不怎么喝水,甚至一天都没动过水壶。所以我想设计一个能提醒我们喝水的水壶,能让大家一下课就喝水。

这款水壶是粉色的,壶身上印着醒目的白色英文“Water”字样。这款水壶比一般的水壶高出半截,以便装更多的水。水壶上还有一个按钮,轻轻一按,水壶盖就打开了,里面不是吸管而是一个洞,可以直接把水倒进嘴里,十分方便。

最神奇的是它的智能提醒功能。只要你给它设置提醒时间,它就会按照这个时间来提醒你。每到设定好的时间时,水壶就会发出“叮咚,时间到,请喝水”提示音。如果你不喝,它会持续提醒,直到你喝够水量为止;如果你一直不理它,它就会自动给家长发送通知。虽然这个功能有点“烦人”,但确实能帮助我们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高唐县民族实验小学)

2025-07-0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2570.html 1 小记者优秀稿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