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o

视死如归的荣连超

□ 阎庆华

荣连超,1909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堂邑县河下荣村(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一个农民家庭。荣连超兄弟二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庭贫困,父母把他过继给堂叔荣秀甲。叔父见其天资聪颖、志向远大,决心供他读书,期待其日后光耀荣氏门楣。

荣连超11岁起,先后在张刘、周庄、邢屯等村私塾就读。15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堂邑县柳林(今属冠县)高级小学。在此期间,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和启发下,荣连超的视野逐渐开阔。他和进步同学组织读书会,以互帮互学为名,阅读进步书刊,探讨国家民族存亡之道。他喜欢唱歌,爱读古典小说,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夜晚,一些青少年经常聚集在他家中,跟他学唱进步歌曲,听他讲英雄人物为民除害、杀富济贫的故事。他纯朴正直,深受乡邻喜爱。

1928年,荣连超高小毕业,本欲继续求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费,他只得返回家乡务农。在家务农期间,他目睹了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境遇,同时也看到了地主豪绅们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他对那个充满剥削与压迫的黑暗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憎恶。

同年,荣连超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离开家乡去了天津。为了生存,他在热河一带做过一段时间的劳工,深刻体会到穷人生存的艰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荣连超和其他工友一起,走上街头,加入工人游行队伍,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此后,他离开天津回到故乡,在本村教书育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荣连超怀着满腔报国热忱,参加了红军干部洪涛领导的堂邑游击队。同年冬,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经中共鲁西特委协调,堂邑游击队被山东省第六区(聊城)专员、保安司令范筑先授予“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大队”番号。荣连超任武装宣传队队长,随第一大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部队每到一处,他就利用自己熟悉当地乡情民情的优势,向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教他们唱抗日救亡歌曲,号召民众“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由于宣传队的工作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说服力,这支队伍很快赢得群众的拥护,规模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十余支枪发展到六七十人、三四十支枪。1938年1月,该部队编入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时,已壮大至400余人。荣连超常说,为了抗日救国大业和唤起民众的觉醒,就是身上扒下几层皮也心甘情愿。为此,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争取地方杂牌武装加入抗日阵营。有一次,堂邑游击队驻扎在土闸村前大觉寺,动员这一带的有枪户献枪支援部队抗战,同时争取民团肖健九部合作抗日。肖健九表面上支持、欢迎抗日队伍,实则担心被收缴枪支,暗中抵触。一天晚上,肖健九组织民团把大觉寺团团围住,扬言要武力进攻。洪涛命令部队占领要地、修筑工事,并鸣枪警告。为了避免武装冲突,双方约定派代表谈判。荣连超、晋士林二人前往肖健九部谈判。荣连超慷慨陈词,向肖健九陈述了“守土抗战,匹夫有责”的道理,严正指出:“你们民团不但不支持抗日,反而到处敲诈勒索,破坏抗日。这是不符合民意的,是站不住脚的。国难当头,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才是唯一出路。”肖健九不听规劝,反而恼羞成怒,扣留了荣连超、晋士林,并扬言要活埋他们。面对凶残的土匪,荣连超、晋士林无所畏惧,大义凛然。后经多方营救,他们才逃脱虎口。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陷,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鲁西北抗日局势急转直下。12月,荣连超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独立营营长,在冠县、馆陶一带坚持抗日。

1939年10月,荣连超奉命率部到堂邑县协助地方开展工作。当时,堂邑县驻有日军、伪军、国民党地方顽军、杂牌武装,土匪也十分猖獗,斗争形势极其复杂。具体而言:顽匪吴连杰统治着第四、第五、第六区的大部;栾省三匪部盘踞在第一区定远寨一带;国民党顽固分子刘中孚掌握的民团控制着城南的第二区;马颊河以东则是国民党顽军齐子修部的势力范围。他们与当地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气焰十分嚣张,对开展抗日活动有着很大的威胁。独立营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县党政机关的安全,协助发动群众,不失时机地打击敌人,壮大队伍。行军途中,荣连超总是把县党政机关干部安置在队伍的中间,并嘱咐战士们要提高警惕,确保干部的安全。每移驻一村,荣连超就组织张贴抗日标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对士绅名流晓以民族大义,对伪保长进行爱国教育,对资敌分子、奸商和惯匪则坚决打击。荣连超还要求每个战士严格遵守纪律,帮助群众挑水、扫院子,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在荣连超带领下,独立营赢得群众爱戴,他的名字很快在群众中传颂开来。

1940年1月,在日伪军的支持下,刘中孚纠集地方民团在堂(邑)南一带横行霸道。他们强征粮款、杀人放火、奸淫妇女,迫害抗日家属,闹得民不聊生。2月初,刘部又移驻聊(城)莘(县)公路西侧康营村,修筑工事,企图长期盘踞,与抗日民主政府对峙。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共堂邑县委、堂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决定以独立营为主,狠狠打击这股反动武装势力,保护群众和抗日军人家属的利益,但考虑到困难较大,遂请求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第一营支援,力求全歼顽敌。

行动前,荣连超给独立营的战士作了动员。战士们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战斗打响后,筑先纵队第一营和独立营兵分两路直奔康营村,荣连超身先士卒,带领全营战士勇猛杀往刘中孚司令部。经过激烈战斗,刘中孚部反动民团被彻底摧垮。

此次胜利沉重打击了当地封建势力,迫使其不得不收敛反动行径。抗日民主政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也空前高涨。

1940年下半年起,荣连超根据革命工作需要,先后任莘县基干团副团长、莘县县大队大队长、鲁西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等职。每次调动,他都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他常说,党员应以服从党的需要、服从党的分配为天职,共产党员就好比一粒种子,党把他放在哪里,他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

在担任军分区敌工科科长期间,为开展敌后斗争,组织派他深入顽匪吴连杰统控制的堂邑县第四区工作。面对危险,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毅然潜入敌人心脏地带开展抗日工作。

堂邑县第四区中共地下组织建立较早,群众基础较好,但由于顽匪吴连杰部长期盘踞,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党组织活动受限,党组织仅能依靠少数党员开展秘密工作。荣连超到来后,为该区中共地下组织接上了关系,很快组建了区委,为党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定期传达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斗争方向,制定对敌斗争策略。每当区委成员到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开会时,他都是亲自护送穿过“无人区”“封锁沟”,闯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有一次,他护送区委书记徐明魁去上级机关汇报工作,途经离“封锁沟”不远的地方时,迎面碰上了巡逻的二三十名伪军。荣连超急中生智,与徐明魁佯装打架,以此迷惑、骗过了敌人。他配合区委广泛发动群众,机智地同以吴连杰为首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为了分化瓦解其武装,争取抗日力量,荣连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与吴连杰谈判。他还建议区委利用各种关系,派人打入吴连杰内部。根据荣连超的建议,区委通过各种渠道,在吴连杰部安插了十几个“内线”,掌握了吴连杰内部的许多军事情报,卓有成效地开展敌军瓦解工作,为后来吴连杰所部特务团两个营起义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阮庄小围子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在荣连超的指导和协助下,第四区中共地下党员从五六名发展到近50名,党支部由1个发展到7个,开创了该区党的工作新局面。

1943年6月,荣连超奉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的命令,再次只身前往吴海子村吴连杰司令部,争取吴连杰弃暗投明。荣连超到达吴连杰司令部时,吴连杰实则在临清,但其三弟吴连祥却谎称吴连杰去了后哨营村。这实则是吴连杰精心设计的陷阱——此前,吴连杰与伪军齐子修部为争夺地盘而反目,齐部薄光三旅突然从博平一带转移到吴连杰部活动地区,并驻扎在后哨营村。吴连祥谎称吴连杰在后哨营村,意在借齐子修之手杀害荣连超,挑起抗日武装与齐部的矛盾,以便从中坐收渔利。荣连超行至后哨营村口时,方知受骗。

薄光三抓住荣连超后,连夜对其进行审讯。面对敌人的酷刑,荣连超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机密。1943年6月5日夜,带着沉重的脚镣手铐、遍体鳞伤的荣连超高呼着“打倒汉奸卖国贼!”“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被敌人活埋在一农家院内。

摘自《聊城重要历史人物》

本版资料由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提供

2025-07-2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3305.html 1 视死如归的荣连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