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成人高考
□ 韩兴华
如今,高考结束,学子们报考的志愿揭晓,有的已经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见此情形,我不禁想起自己四十年前参加成人高考的经历。
一
1984年我从熟悉的工厂调到了民政系统,顿时感觉一下子从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工作轻闲了,总想再找点事做,充实一下自己。一天,我去司法局办事,发现了一份成人高考的旧试卷,我看了一下,语文试卷中有几道题我竟然会做,不禁心中大喜,原来成人高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回到工作单位,我脑中有了参加成人高考的想法。
我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初中两年,处于特殊时期,真正学到的知识并不多。记得毕业前夕,学校用几个月的时间赶完了全部文化课程。虽然学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却是一知半解。初中毕业后,我没上高中,直接参加了工作。我深知以这样的文化基础参加成人高考,可谓难如登天。
多年没有坐下来学习的我,重新拿起课本,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经朋友介绍,我报名参加了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的教师进修培训班。坐在合堂教室内,我找回了做学生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这样的培训并不适合自己,除了增加一些知识外,培训后发的进修合格证明并不能代表学历资质。这时我明白了,要想取得更高学历,必须通过正规的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
有一天,听说聊城地委党校要开办成人教育大专班,我随即去了民政局办公室,详细了解招生报名情况。得知地委党校办的大专班是成人教育,脱产学习,学制二年。我对照招生简章,发现自己完全符合报考条件,即刻便报了名,成为当年地区民政系统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人高考的人。后来听说聊城师范学院的夜大班和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报考的条件更宽松,于是我又去了聊城师范学院和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工作站,报名参加“夜大”和“电大”班录取考试。我领到三个“准考证”后,就去买了很多学习资料,备考学习。面对一大堆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课本和学习资料,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33岁的我又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紧张的是自己文化底子浅薄,对入学考试没有把握。虽然思想很矛盾,但是目标已经明确了,于是,我全身心备考。首先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门别类安排好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二是全力以赴投入学习,除正常上班和一日三餐外,其他时间都用于看书学习,晚上12点之前不睡觉。爱人非常支持我参加成人高考,除了让我接送上幼儿园的孩子外,其他家务事她全部承包了。三是拜师“学艺”,我报名参加了聊城三中举办的成人高考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都非常优秀、教学经验丰富。
二
备考,对于别人来说是复习,对于我来说就是从头学起,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既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聊城三中辅导班进行短暂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做事情有高人指点是非常重要的。聊城三中辅导班的老师都是当时聊城各重点中学的精英,他们的辅导课我每次都听得非常认真仔细,甚至可以说听得非常入神,感觉每堂课的时间都过得很快。老师们都非常敬业,课间从不回办公室休息,总是在不停地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这时,我总是站在老师身边,默默地揣摩老师的解答,记下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我又多学了很多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很多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各科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复习重点和考试技巧。如历史老师要求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牢记在心;数学老师要求把所有学过的公式尽量背下来,并告诉我们,试题不会做、解不出来或解不完,只要把公式列出来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
考试结果验证了老师们的经验,当年许多考生数学考试都交了白卷,我这个没有上过高中的考生数学成绩差一点就及格了。主要原因是,我牢记老师的教导,把数学公式熟记于心并写在了试卷上。历史、地理重要知识点,语文的文言文、古诗词也都死记硬背了下来。那段时间我全身心沉浸在学习中,同事们都说我整天嘟嘟囔囔,像是在不停地“念经”。对此,我并不介意,只是一笑而过。
那年夏天,热得特别早。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没有空调,甚至连空调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能用上风扇的家庭也很少。炎热的夏天,每个家庭几乎都是靠手摇蒲扇度过的。临近考试的那些天,天气更加闷热起来。因为时间宝贵,晚上我不舍得出去乘凉,家里唯一一台聊城电机厂生产的小风扇,是给四岁多的孩子用的,汗流浃背的我只能光着膀子、搭着毛巾,手摇蒲扇啃书本和复习资料。学习知识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努力和刻苦才能有所收获。就是靠着这种信念,我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
三
当年聊城地委党校和聊城师范学院成人高考的时间不同,所以我有幸参加了两场考试。电大和地委党校考试时间有冲突,于是我放弃了参加电大的考试。考试结束后,我如释重负,可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期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甚至有点盼望奇迹的出现。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地委党校张榜公布录取名单了,但我没有勇气去看榜。小妹玲玲单位的一个同事也参加了地委党校的考试,于是小妹委托他代看我有没有被录取。那天小妹回家后说:“哥哥你没戏了,我同事看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你的名字。”听到这个结果,我心里反倒比较平静,觉得这就是应得的结果。那时,我心中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虽然学习很刻苦,但毕竟自己的文化底子太浅。
过了几天,同住在一个家属院、在地委组织部工作的杨承峰见到我(他爱人和我父亲在一个单位,我喊他叔叔)。他问我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吗,我红着脸说不知道,他说:“你考得不错,已经被录取了,自己的事怎么一点都不关心啊!”我十分吃惊,这意外之喜,让我难以接受。回家之后,我向大家分享了喜讯,一时竟然没有人相信。不久,我收到了地委党校的录取通知书。小妹质问她的同事:“你怎么看的榜啊,怎么没有看到我哥哥的名字?”她同事红着脸说:“我是在我的名字后面找的,前面比我考分高的名字都没有看。”这也难怪,小妹的同事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中专毕业生,我俩的文化程度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他帮我看榜时的想法和做法也都可以理解。
不久,我又收到聊城师范学院夜大班的录取通知书。辛勤的付出有了收获,经过慎重思考和权衡,我放弃了去聊城师范学院夜大班,经单位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同意,去聊城地委党校进行脱产学习,成为八五级大专班的学员,开始接受为期两年的高等教育。(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