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英雄韩子栋
□ 李明健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石佛镇韩庄,著名革命历史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他19岁投身革命,1929年在淄博矿区因发动罢工受到反动派的追捕,只身到了北平,在一家私营的春秋书店当店员。为寻求真理,他用微薄的薪水交了学费,就读于李达等同志当时任教的中国大学经济系。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的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组建了我党的情报网。
1934年11月,韩子栋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北平、南京、汉口、益阳、贵州、重庆等地的国民党秘密监狱,前后长达14年之久。在狱中,他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牙齿被打掉,仍毫不动摇,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敌人无奈,使用长期单独监禁的手段折磨他,他先后被关押在贵州息烽和重庆白公馆等11所秘密监狱。
在重庆白公馆,他同罗世文、车耀先等同志在一起,积极开展狱中斗争。要和敌人顽强抗争,先得活下去。在牢房里走几步是韩子栋他们唯一的健身方法。但在狭窄拥挤的牢房里,根本没有可以走动的地方。韩子栋他们就摸索出沿着“8”字走动的办法,并把锻炼身体当作为党工作而争取活下去的政治任务。
罗世文根据他的情况,要求他“不暴露身份,麻痹敌人,伺机越狱”。为此,他从同室关押的一个疯子那里,学到了一套装疯的“绝技”。他数年如一日地装出一副痴痴呆呆、疯疯癫癫的样子,半天不说一句话,有时顶着烈日,有时冒着大雨,在院子里跑步。特务看守以为他因长期监禁精神失常了,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管他叫“疯老头”,让他当伙夫,管收发,还让他当挑夫,随看守到小镇买东西。韩子栋就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找到当地的党组织,汇报了狱中的情况,并把党的指示带给狱中的同志。当时,监狱的同志计划集体越狱,韩子栋详细察看了狱中地形后,发现敌人的防范十分严密,集体越狱根本不可能成功,于是他将情况报告给狱中的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作出决定:集体越狱不成,能走一个算一个,要求他积极寻找机会外逃。
韩子栋是山东人,在重庆人生地不熟,看守们对他也比较放心,常常让他跟随着一起去磁器口镇上买东西。1947年腊月的一天,韩子栋又被看守押去集中营附近的一个市场——磁器口河街买菜。市场在嘉陵江边,押解他的特务想去街上溜达一下,就让他单独去河街挑菜。韩子栋瞄准时机,看到特务走进一家住户,立马转身,甩掉菜担子,跳上停泊在江边的渡船,把身上的钱全部掏给了船工,让船工赶紧划船送他渡过嘉陵江。
顺利过江以后,为了避免狼犬追踪,韩子栋换上一双新鞋,一刻不敢停歇,赶紧赶路。为了避免在途中留下痕迹,他不敢问路,也不敢向人乞讨食物,饿了就从乡下地里找没收净的红苕吃。
一路上有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是乡下养的狗比较多,会沿途追着陌生人乱咬,韩子栋在路上被狗咬了,也不敢声张,怕惊动别人,只能忍着疼继续赶路。另一件事是他对四川的地理环境不熟悉,韩子栋一直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穿过阴森森的古墓,历经艰险,他最终走出四川地界,进入河南的解放区。直到他看见到处都写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标语,听见到处都在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才从枯黄的庄稼地(或“青纱帐”)里走出来。
“你是什么人?”韩子栋望着出现在他身边的民兵弟兄,一时间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满心想着狱中的同志嘱托他向中共中央汇报的委托,他对着盘查的民兵弟兄以及地委、县委的同志只说出一句话:“我找周恩来!”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党组织,回到了党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初期,韩子栋同志因遭受敌人的长期严重摧残,身体虚弱多病,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党工作。1953年,韩子栋主动申请去基层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工作需要,调任他到北京机器厂当副厂长。1958年,为响应号召,他又主动申请到偏远的贵州工作。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党组织派他到贵阳任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在十年浩劫中,这位从国民党白公馆秘密监狱里生还的革命老战士,又受到迫害,被关进牛棚,受尽种种非人的折磨,身心都遭受严重的摧残。1981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照下,韩子栋被安排到贵州省政协工作,担任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
历尽磨难的韩子栋不念前冤、不计名利,1985年,他退居二线后,又投身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他组织一些老同志筹办了“小萝卜头”少年教育委员会,向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了很多工作。1986年他身患肝癌,做了大手术后仅休养了很短的时间,就投入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中。几年来,他和有关组织共同努力,先后在徐州、北京、上海、重庆、西安、贵阳、承德等地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树立起七座“小萝卜头”的塑像,并在各地作了几百场报告,使广大少年儿童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1989年,韩子栋的右肝上发现新的恶性肿瘤。1991年他的肝癌已到晚期,这时老人心中想的仍是关心教育下一代,在病中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要争取活到九十岁,还要再干几年,在全国多塑些‘小萝卜头’像,为教育青少年再多做一些工作。”令人痛惜的是,一年后他溘然长逝。
韩子栋在敌人的魔窟中,忍辱负重、坚贞不屈,苦斗十四年;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晚年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教育青少年而奉献余热。他是一位对共产主义理想抱有坚定信念的好同志、老前辈。他的一生充满磨难,更闪耀着传奇与光辉。他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青少年失去了一位好导师。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本版文章摘自《聊城百篇红色故事》
本版资料由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