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辈奋起斩妖魔”的王克寇

□ 梁茂芝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西北部的长清、齐河、禹城等地,有一支被群众誉为“亲骨肉”和“护身符”的抗日队伍——冀鲁豫第四军分区第二团,该团首任政委就是在学生时代面对强敌入侵写下《斩妖歌》的王克寇。他毕业后即投身抗日洪流,率部历经上百次战斗,消灭了大量日伪军,为建立和保卫齐(河)禹(城)抗日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并血洒疆场,在鲁西北抗战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志斩妖魔 积极抗日

1915年冬天,王克寇出生在山东省禹城县董屯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王汝清。1931年,他考进禹城县第一高小,1933年又考进平原县第五乡村师范。在学校中,他仇恨日军猖狂侵占东三省,憎恶国民党反动派屈膝退让,挥笔写下一首表明自己人生志向的《斩妖歌》:“耳闻天宫有妖魔,世间妖魔比天多。任凭妖魔多如毛,我辈奋起斩妖魔。”

1934年下半年,王克寇在马霄鹏的指导下办起了《禹声报》。该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冒着被反动当局查禁取缔的危险,登载了《还我河山》《起来,亿万同胞们!》《拿起刀枪冲向战场》《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等许多好文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群众。王克寇在办报过程中,经受了艰苦的磨炼和党的考验,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克寇,并于193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8月,王克寇毕业回到家乡后,经常组织学生和群众示威游行,高呼口号,到处张贴“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团结抗日,不做亡国奴”等标语。

1937年冬,日军疯狂南侵,直接威胁着山东。这时,王克寇担任中共禹城县委书记。他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立即着手组织抗日武装。由于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深得民心,加之他多年来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因而很快就组建了一支队伍。

队伍初建时,经费十分困难,王克寇就把家里卖猪卖羊的钱拿来用。他把家属送来的衣服,先让给同志们穿,自己穿旧的。他有件大衣自己很少穿,常常盖在伤病员身上;他有匹马,自己也很少骑,常常驮着伤病员。有一次,战士史建训负了伤,他亲自安排其到寺前李庄去养伤,并把自己仅有的3元钱留给这位战士。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战士们同甘共苦、风餐露宿、行军打仗从不搞特殊。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旺盛,纪律严明,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

1938年春,日军侵入鲁西北地区,土顽、杂团纷纷投降。日军所到之处,设置据点,修筑碉堡,不断进犯抗日根据地。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同年7月,中共鲁西北特委以禹城工作团为主,建立了冀鲁边支队,由孙超任支队长,彭天琦任政委,王克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初,孙超、王克寇率领的冀鲁边支队和孙继先率领的津浦支队,进驻禹城八区的小赵庄、常庄一带。他们闻知济南、高唐、长清的2000多名日军要合围小赵庄后,立即在小赵庄西设伏,炸毁敌方汽车3辆,击毙日军50多人。随后,孙继先、王克寇虚晃一枪,率部从小赵庄向东南潘店方向转移,渡过黄河,进入泰(安)肥(城)地区。不久,上级宣布成立鲁西三大队,约500人,任命布克为大队长,王克寇为政委。

三大队成立后,他们白天帮助群众搞生产,挖交通沟,晚上帮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除奸活动,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屡教不改的汉奸、特务,灭了敌人的威风,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三大队迅速发展壮大。

转战鲁西 英勇歼敌

1940年初,王克寇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迅速建立“人山人海的平原根据地”的指示和鲁西地委的要求,与大队长布克等同志研究了继续向鲁西发展根据地的问题。根据当时敌我双方情况,决定向高唐、夏津、武城一带挺进,采用奇袭和智取的战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开新的抗战局面。三大队在高唐、平原一带,兵不血刃,弹未出膛,就消灭了两股土顽武装——莫泽民、李卫道。高唐的日军慌了神,立即决定出动汽车队,袭击三大队驻地。

三大队闻讯后,王克寇立即带领两个营来到聊(城)禹(城)公路上,埋了7盘铁耙,耙齿朝上,盖上浮土,还在上面轻轻印上车辙,埋伏在公路两旁麦田和树林里,还有些战士装扮成赶集的农民在公路附近活动。上午10点多钟,日军的汽车驶来,当前头的汽车开进耙区时,只听“扑哧、扑哧”几声,轮胎都放了气。车上的日军莫名其妙,正在怪叫时,王克寇大喊一声:“打!”机关枪、步枪等同时开火。车上的日军措手不及,未及下车就死伤大半。从车上跳下来的日军,难以立足,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战斗不到10分钟,三大队就击毙日军100多人,缴获平射炮1门、迫击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200多支,击毁汽车5辆。

亲人被害 为国捐躯

土顽李连祥和三大队较量了几次,均损兵折将,于是伺机报复。他秘密串通顽军王金祥部,窜到禹城县董屯村王克寇的老家,打死了王克寇的祖母和父亲,绑走他的祖父、母亲、爱人和弟弟,并把他们打得皮开肉绽。他爱人的牙齿全被打掉了,后被折磨成了精神病。王克寇听说后义愤填膺,但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克制自己的感情,化悲痛为力量,更加英勇地指挥部队作战。

1941年春,三大队奉命改编为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基干团,刘克奎任团长,王克寇任政委。他们先后在茌平、东阿、长清和高唐等地进行了几十次战斗,连拔日伪据点十几个,吓得敌人龟缩在县城等大据点内不敢露头。

1942年12月,基干团改编为冀鲁豫军区一分区二团,王克寇任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带领部队驰骋在鲁西北平原上。

1944年5月,上级命令二团攻占东阿县牛角店据点,消灭那里的日伪军,拔掉这颗钉子。5月25日晚上8点,部队向牛角店进发,王克寇对老战友、东阿县民运部部长聂化民说:“牛角店是块硬骨头,不好啃呀,必须内外夹攻,方能奏效。内线聚歼匪首的计划落实得怎样?”聂化民回答:“已派专人打入实施。”

午夜1点,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部队悄悄地摸进了村子。村子很大,据点安在村子中央。围墙很高,敌人从碉堡里射出来的探照灯光,在据点上空晃来晃去。由于情况有变,部队在攻击时间上与内线未能及时联系上,以致内线人员尚未除掉日军军官,部队冲锋号就吹响了。战斗打得很激烈,敌人防守严密,日军军官持枪督战。一夜之间,王克寇指挥部队连续多次冲锋,都没能冲上去。

5月26日上午,二团又组织了3次冲锋,也因敌人居高临下、火力太猛而未能奏效。这次意外的挫折,造成二团伤亡80多人。下午3点,王克寇亲自带领几个干部观察地形,选择突破口,他发现敌据点门前有一口井,这是敌人的吃水井,于是下命令集中火力封锁。敌人知道水源一断,据点就将不攻自破,所以拼命争夺。向前冲击的战士,被敌侧面火力杀伤不少。王克寇见此情景,心急如焚。

正在这时,通讯员跑来报告:敌人要向东突围。他大喊一声:“跟我来。”遂一跃而起,向东冲去。不料,他尚未冲过十字街口,就头部中弹,一个踉跄扑倒在地,同志们上前将他扶起,只见他面颊被子弹贯穿,血如泉涌,当时就不能说话了。同志们含着眼泪,火速把他抬到了医疗队。王克寇伤势很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虽经医生们奋力抢救,但他还是牺牲了。

噩耗传出,指战员们满腔怒火,纷纷宣誓:“牛角店这块骨头再硬,也要啃下来。刺刀不见红,决不下战场!”在一片吼声中,不少战士从战壕中跃出,赤着臂膀,像咆哮的雄狮扑向敌人。顷刻间,敌人乱了阵脚,据点很快就被攻破了。500多名日伪军,除死伤外,纷纷举手投降。

牛角店解放了,老二团全体干部、战士和齐禹根据地党政干部及人民群众共1万多人,怀着沉重的心情,为王克寇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刘致远在大会上致悼词,勉励全体军民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文章摘自《聊城百篇红色故事》

本版资料由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聊城市地方史志研究院)提供

2025-08-25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5176.html 1 “我辈奋起斩妖魔”的王克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