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户外救援体系 别道德绑架施救者

□ 陈江

近日,博主“头铁肖肖”在攀登四川甘孜勒多曼因峰时,被落石击中无法行走。他被10个村民抬下山,并支付了6万元费用。尽管当事人公开致谢并认可价格,仍然引发争议:有人斥为“乘人之危”。

雪山救援从不是普通体力活。高原缺氧环境中,这种拿命换命的付出,人力成本早已超越普通劳务范畴。

争议背后,更该关注救援体系这一公共命题。当前,民间救援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定价无标准,“议价”容易引发纠纷;二是救援者缺保障,冒险救人时还要担心自身权益。

当下,随着户外运动热潮兴起,越来越多人向往挑战极限,但享受自然馈赠时,必须清醒认识自然法则的残酷。在此案例中,村民们用血肉之躯搭建的救援网络,本质上是在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白,而且,他们既有体力付出的补偿,更有生命风险的定价。

说到底,6万元是市场规律的体现,更是制度滞后的警钟。不必在道德和市场之间非此即彼,而是要思考如何完善户外救援体系。据《钱江晚报》

2025-08-2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5197.html 1 完善户外救援体系 别道德绑架施救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