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o

精准放疗 重燃生命希望

李明君(左)和物理师王宏英在调整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做治疗前准备

医务人员用电脑操作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得了癌症(恶性肿瘤),就意味着人生走上绝路了吗?

事实上,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癌症患者不仅能带瘤生存,也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这依赖于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有力的“武器”。如今,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为了抓住最佳治疗时机,针对癌症患者的多学科会诊(MDT)已广泛开展。同时,医院还引进了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这台仪器实现了4D-CT定位下的图像引导(IG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这种“精准放疗”可以让射线直接攻击癌细胞,缩短了部分癌症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月28日,记者来到聊城市人民医院放疗中心,在这座安静的二层小楼里看到了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了解了放疗科医务人员与患者一起战斗的故事。


5次放疗

重获新生的他直呼“很意外”


6年前,刘挺(化名)被确诊为肺癌,在北京某医院进行了治疗,需要进行30多次放疗。进行了10余次放疗后,刘挺身体就扛不住了,出现了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坚持治疗完毕后,他回到了家乡。

2021年12月,刘挺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便、走路颠簸、头晕头痛等症状。他到聊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接诊医师检查发现,他的脑部功能区有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肿瘤,影响了他的右侧肢体功能。接诊医师判断,这个脑部肿瘤为肺部肿瘤的转移瘤。然而,多年的抗癌治疗让刘挺的身体无法耐受手术摘除脑部肿瘤的创伤,而上一次的放疗经历也让他心生恐惧。

不过,当他了解到市人民医院引进了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5次放疗就能达到过去20次放疗的效果,他决定试一试。放疗科副主任李明君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放疗方案,经过3次放疗后,刘挺走路颠簸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5次放疗后,刘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放疗结束4周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刘挺脑部的肿瘤已经明显变小,并且,在整个放疗过程中,没有强烈的副反应,这让他感到很意外。

“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中,约30%会出现脑转移,大多数化疗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瘤常用的手段之一。”李明君说,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实现了立体定向放疗,与过去的全脑放疗相比,能显著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减少总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提高对肿瘤局部的控制效果,减轻患者的副反应——这些优势,是刘挺获得良好疗效的原因。


团队作战

肿瘤治疗“指哪儿打哪儿”


放疗,可以是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手段,也可以是肿瘤治疗的“第一站”。市民张益(化名)是一名肺腺癌患者,因为原发病灶发现较晚,肿瘤发生了骨转移,造成他高位截瘫,而且,疼痛让他无法平躺。3月27日,张益就诊后,李明君决定先使用药物为其缓解疼痛,再使用放疗为其止痛,再开展下一步治疗。

张益入院后,围绕他的治疗迅速展开。放疗中心的医师、物理师、技师、工程师,各司其职又齐心协力,实现肿瘤治疗“指哪儿打哪儿”。

在患者转入放疗科前,李明君和团队医师就已经通过多学科会诊,参与确定了治疗方案。当患者确定放疗后,医师负责确定患者治疗方案、勾画照射的靶区、确定分割方式及照射剂量;技师为患者制定固定患者的放疗模具及操作加速器实施治疗;物理师根据医师提供的靶区和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和计划验证,将适合患者的最优治疗计划输入仪器,患者就可以开始常规放疗了。平时,物理师和技师会对加速器进行定期检查,而工程师负责维修机器。

在放疗中心负一层,记者看到了这台加速器,当患者躺到治疗床上,技师会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床位置,并使用患者专属的固定模具对患者进行固定,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自带的CT可以对患者进行位置验证,确保摆位误差符合临床实际要求。治疗开始后,加速器的机头会进行360度的旋转,确保在每次2—4分钟的治疗时间内,发出的射线能精准到达患处。而且,该加速器可以根据肿瘤位置的变化调整射线,使射线能“追随”靶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


积极应对

与患者一起迎接希望


当绝望无助的患者和家属来到放疗科,李明君和医师们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为良好心态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只要有希望,医师们就不会放弃,这份底气正是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带来的,“最近,使用加速器进行放疗的患者,治疗效果都不错,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李明君说,真实的成功案例能让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3月26日,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家属找到李明君,希望能够使用免疫疗法,但这位患者同时患有肺脓肿,正进行抗炎治疗。李明君和医师们认为,目前还不是使用免疫疗法的最好时机。李明君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家属接受了这一建议,“家属担心小细胞肺癌进展快,希望患者能够快点得到妥善治疗,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作为医师,我们要通盘考虑治疗方案。”李明君说,患者家属会主动了解新技术,这样就提高了沟通效率。

不过,受限于经济条件、认知程度等因素,部分癌症患者及家属仍对放疗存在畏惧心理。曾有一位喉癌术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呼吸、吞咽功能都受到了影响。就诊后,患者家属认为放疗会破坏人体原有免疫力,最后,患者放弃了治疗。“有时我们也很无奈,患者对新技术不理解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说起这位患者,李明君感到十分惋惜,这也促使医师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

离开放疗中心时,临近下班时间,接受完治疗的患者和家属脸上带着微笑,与医师告别。生命的希望,就在这片安静中蔓延……


■记者手记

加强了解 战胜恐惧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提到,从整体趋势来看,国内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持续增加,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癌症离我们不再遥远。

采访前,记者对放疗不太了解,只知道这是一种癌症治疗技术,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化疗后会有很大的副反应。然而,来自患者的真实反馈改变了记者的认知,日新月异的治疗手段正在改变癌症患者的生活现状,即便是无法治愈的癌症晚期患者,借助药物、医疗设备等方式,也能延长生存、维持生活质量,而且没有很大的副反应。聊城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首批癌症规范化诊疗科室,不仅拥有像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这样的先进设备,还有心系患者的医生团队,他们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让患者看到更多希望。

想要远离癌症,我们要有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这是预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第二道防线,我们要定期体检,发现病变后及时就医。

对癌症的恐惧、焦虑要不得,这些负面情绪会诱发疾病的产生,战胜恐惧的办法之一就是面对它、了解它。让更多市民了解癌症防治知识,是记者采写此稿的主要原因之一。

鞠圣娇

2022-04-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535.html 1 精准放疗 重燃生命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