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第二届“流动的技艺”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举办

聊城杂技《俑·顶碗》精彩亮相

杂技《俑·顶碗》展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 马永伟 通讯员 王伟)8月29日晚,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北京市文联主办,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杂技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流动的技艺”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厅精彩上演。

此次展演活动以大运河作为文化纽带,汇聚了沿岸9大顶尖院团的精品力作,生动呈现了运河沿岸杂技艺术的永恒魅力与时代新声。共有2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1000余名观众到场,150万网友在线观看。

展演以“流动的技艺”为主题,“技艺”二字既指杂技艺术的精湛技法,又是“记忆”的谐音,寓意大运河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共同文化记忆。整台演出精心构建“悠悠文脉贯古今”“生生不息运河情”“熠熠生辉焕新貌”三个篇章,通过“散文诗+视频”的诗意串联方式,将运河文化的千年脉络与杂技艺术的创新表达深度融合,营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以国家级非遗“聊城杂技”为特色,聊城市杂技团在此次展演中惊艳亮相。该团以倒立、顶碗技艺见长,还是全国唯一一所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蒲公英少儿杂技培训基地。其参演节目《俑·顶碗》是一场融合了传统历史文化与精湛杂技技巧的演出,节目以文物陶俑为灵感源泉,将古老的俑像从历史的尘埃中唤醒,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演员们身着陶俑服饰,头顶瓷碗,通过模仿俑的动作、姿态,完成高难度动作,尽显古朴神韵与超强平衡能力。演员们用生动的杂技表演,将非遗魅力与现代杂技美学相融合,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让“聊城杂技”这一文化名片在国家级舞台上绽放光彩。

本届展演以“文化交融”筑基、“技艺诗化”凝魂、“传统新生”通脉,通过多维融合与艺术创新,既展现杂技艺术溯源传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传承脉络,更以千年运河为纽带,推动传统非遗与时代精神共荣共生。

2025-09-02 第二届“流动的技艺”大运河文化带杂技精品展演举办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5531.html 1 聊城杂技《俑·顶碗》精彩亮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