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守护家门口的“暖心托”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本报通讯员 陈莉
初秋的高唐,阳光正好。各个社区的暑期公益托管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荣盛社区响起清脆的快板与童谣,泉林社区传来纸墨馨香,光明社区的孩子沉浸于阅读的世界,天泰集团暑托班则迎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这一切,都源自高唐县2025年实施的教育民生实事项目——社区公益托管服务。
“从‘看护难’到‘优质陪伴’,今年暑假期间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真正打造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温暖场景。”8月31日,高唐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暑假,高唐县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双职工家庭和困境儿童的现实需求,创新推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通过“红邻伙伴”机制精准对接家庭,整合公益组织、企业、大学生、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造“社区搭台、机构赋能、志愿者挑大梁”的全链条托管服务体系。这不仅补位假期教育,更成为家庭看护和社区服务的有力延伸,真正实现了“托得住、更托得好”。
青年志愿者成为这场服务的中坚力量。高三毕业生和返乡大学生积极响应,投入教学、看护等岗位,用专业知识与热情陪伴孩子成长。他们不仅是课业辅导者,还在非遗传承、心理关怀、安全教育等发面发挥作用,成功搭建起家校社之间的桥梁,暑假期间共服务1000余名少年儿童。
本期公益托管班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运行,面向7—12岁学生,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及“延时送娃”服务,切实缓解接送难题。课程涵盖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和非遗体验等,多数由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务,既延续学校教育,也回应家庭对素质与安全教育的期待。
“我们将以此次暑期托管行动为起点,持续擦亮‘红邻伙伴’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机制、拓展资源、提升品质,深化与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融合,推动公益托管服务走深走实、惠及更多家庭,努力将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幸福事’。”高唐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