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村七烈士 丰碑励后人

村民观看红色记忆馆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敏

4月5日,清明节。聊城开发区北城街道北杨集村烈士纪念亭内,有菊花花瓣飘落在地上。

看着一片片花瓣,村民翟瑞祯内心感慨万千,他说:“这里,有人来祭奠过。”

在纪念亭中的墓碑上,镌刻着7位烈士的名字,他们是:赵春华、赵春湖、翟修安、王宪伦、张子杰、翟林臣、耿玉明。

翟瑞祯,就是翟修安烈士的后人。

“弱者不欺,强者不怯,贫者不卑,富者不谀……”读着碑文上的那些文字,翟瑞祯心中充满对先烈们的敬意。

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失陷。中共地下党组织派茌平县袁楼村的袁本恒来到位于聊城、茌平、博平三县交界地的北杨集村,以做小买卖为掩护,秘密发展地下党员,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村民赵春华、赵春湖、翟修安等积极响应,先后被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并成立了聊城农村最早的中共地下中心支部——北杨集支部。

成立农民互助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袭击日军据点……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在这里展开。

1940年4月2日,日本驻聊城宪兵包围北杨集,7名党员和60多名积极分子全部被捕。

碑文记载,赵春华等3名同志在聊城被日寇杀害,翟修安等4位同志1944年在济南光荣牺牲。

1947年1月,聊城解放。这年春天,北杨集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捐资捐物在村头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亭。

烈士纪念亭位于北城街道北杨集村东,是一座两层仿古楼阁,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纪念亭筑于高出地面0.5米的台基之上,亭内石碑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70多年过去了,墓碑上的字迹已经斑驳,烈士纪念亭也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

为了保护这座烈士纪念亭,翟瑞祯曾经四处呼吁。“以前,亭子旁边就是大坑,现在修建了碑廊、广场。”翟瑞祯说,去年开发区投资450万余元,对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园进行了提升改造。

改造后的烈士纪念园,以纪念碑、纪念亭、记忆馆为中轴线,周边规划浮雕形象墙、碑廊、广场等。新建的红色记忆馆上下两层,里面主要展示北杨集七烈士的英雄事迹。

看着修建一新的革命烈士纪念园,翟瑞祯心里充满感动。纪念亭两侧的两棵白杨树,树干粗得一个人抱不过来。看着高耸的白杨,翟瑞祯说,这都是历史的见证,后人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烈士纪念园完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2022-04-0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602.html 1 一村七烈士 丰碑励后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