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青海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位于海拔4306米 补史之缺意义重大

今夏,青海玛多扎陵湖畔的一块刻石掀起了一场学术讨论。9月1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认定该刻石排除现代新刻可能,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海拔4306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

黄河源发现秦代刻石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文章《实证古代“昆仑”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一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国家文物局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刻石本体与赋存环境等科学数据。

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说,刻石表面无损检测及刻石结构调查表明,刻字区域岩体结构相对完整,表面强度高,较为平整,无明显结构缺陷,为刻面选择提供了必要条件。刻石文字风格属典型秦篆,凿痕清晰,凿刻工艺采用平口工具、斜方直接入石刻制而成,符合秦的时代特征。

由于刻石面向东南,背山面水,遭受风蚀和光照、高温、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利于长久保存。此外,刻石为石英砂岩,耐磨性高、抗压强度高,属高腐蚀性岩石,这也是它能保存至今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刻字区域和非刻字区域的元素成分差异较小,且表面未检出钨、钴等金属元素,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的矿物类型和含量基本一致,且均含有绿泥石等风化次生矿物,说明刻痕内部与刻字周边岩石均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

专家直言,经查阅地方志、金石著录以及跟黄河探源、昆仑地望辨析方面相关的古籍文献,尚未发现与尕日塘秦刻石相关的直接记述。但《大清一统志》等关于扎陵湖周边古石刻的记述,说明此地在清代(甚至更早)有刻石的传统,并留下了丰富的遗存。

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

国家文物局明确,“采药昆仑”石刻将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同时,该局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为基础,围绕扎陵湖等区域组织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全面掌握周边文物遗存分布。

据悉,国家文物局已致电青海省文物局,要求加强刻石现场保护措施。当地自6月9日起24小时现场值守,设置了临时性保护设施。国家文物局系统部署保护措施,致函青海省明确提出保护意见等,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费中拨付抢救性保护经费98万余元。目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据《北京晚报》

2025-09-16 位于海拔4306米 补史之缺意义重大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6224.html 1 青海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