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爱心包子铺暖了“城市美容师”
文/图 本报记者 陈金路 高嵩 岳强
10月5日清晨,莘县的雨丝淅淅沥沥,打湿了政府街的路面。街边的世纪包子铺里,却升腾起裹着肉香、面香的热气——五六位穿着橙黄色工装的环卫工人正围坐在擦得锃亮的餐桌前,手里捧着刚出锅的热包子,一口咬下去,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
“好吃,真好吃!”环卫工张合青吃着包子,眼睛笑成了弯儿。从去年10月至今,每周一、周五的早晨和中午,她和工友们都会准时来这里“报到”,不用掏一分钱,就能吃上热乎乎的早餐和午餐。这顿热乎饭的背后,藏着一个暖心的故事。
缘起
看他们风里来雨里去
老板萌生“免费供餐”想法
“起初就是看他们太辛苦了。”今年53岁的包子铺老板田振国,是莘县张鲁镇董王庄村人,皮肤白净,说话时总带着纯朴的笑容。他的世纪包子铺自2014年开业以来,已走过11个年头,成为政府街上老住户们常光顾的早餐“据点”。“客人常常熙熙攘攘,店外也经常摆满桌子。”提起包子铺生意,田振国难掩兴奋。
田振国介绍,店铺门前的路段,一直是莘县物环公司二队负责清扫。每天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就已经拿着扫帚、推着小车开始忙碌,有时候忙得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开店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在门口放个打气筒,方便路人;看到环卫工路过,就喊他们进来喝口水、歇歇脚。”田振国说,夏天店里备着解暑药,怕他们中暑;冬天让他们进屋取暖,给手机充充电。“都是些顺手的小事”。
真正让他萌生“免费供餐”想法的,是2024年夏季的一天。那天他又看到一位老环卫工人在店外打扫,热得大汗淋漓,他赶忙将人请进屋里乘凉。“当时就想,他们早上5点就上工,一直干到9点,哪有时间回家做饭?” 田振国琢磨着,要是能给他们提供口热饭,也算是帮了大忙。
然而开店需考虑成本,天天免费供餐并不现实。田振国与妻子庞爱华商量:“要不就每周两天?周一和周五,咱们负担得起。”令他没想到的是,庞爱华一口答应:“行啊,能帮到别人,咱们心里也舒坦。”
两口子一拍即合,田振国又找到莘县物环公司二队队长岳彩荣。“当时听老板说要免费提供饭,我特别惊喜!”岳彩荣回忆,她立马通知队里的工人,“以后每周一、周五,渴了饿了,就去世纪包子铺,喝汤、吃包子都不用花钱!”
从2024年10月至今整整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世纪包子铺的这份热饭从未间断。
体验
一顿两三个包子
省心又暖胃
“早晨5点就上工,一直干到9点,以前哪有时间做饭?都是随便啃点干粮。”环卫工郭春女捧着刚端上来的包子,眼眶微微湿润。自从有了世纪包子铺的免费早餐和午餐,她周一和周五的早晨、中午都能吃上热乎饭,“我一顿能吃两三个,包子馅儿足,味道也好,老板和员工还总给我们端汤,太令我感动了。”
环卫工张运田也是这里的常客,提到包子,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好吃!真好吃!素的、肉的都有,每次来都能吃饱。”年近花甲的环卫工人焦春英感慨地说:“老板和老板娘人太好了,经常主动给我们端包子、倒热水,屋里冬暖夏凉,起码不用回家做饭了,省了不少心。”
岳彩荣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她坦言,环卫工人收入不高,工作又累,“以前大家早上忙完,要么回家凑合吃点,要么买点零食垫垫。现在有了这口热饭,不仅肚子饱了,心里也暖了。”她总跟工人们说,“咱得好好感谢田老板,人家一顿两顿免费不难,难的是坚持了一年,还打算一直做下去。”
坚守
“做回好事心里得劲儿”
员工也主动搭把手
“做回好事,心里得劲儿!”如今,这句话成了田振国的口头禅。他说,每次看到环卫工人吃着包子露出笑容,自己就特别开心,“做一回好事,能高兴好几天。只要我这包子铺还开着,就会把这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
庞爱华算了一笔账:“环卫工一天免费吃饭,成本大概100元,一周两回也就200元,咱能负担得起,也能长期坚持。”她笑着说,看着大家吃得香,自己和爱人都觉得值。
田振国的这份爱心,也感染了店里的员工。每逢周一、周五环卫工人来用餐,工作人员王改英都会提前将餐桌擦得干干净净,并主动端上包子和热汤。“老板这么有爱心,我们当然要配合好。”王改英说,虽然忙碌时会累一些,但看到环卫工人吃得开心,就不觉得辛苦。
另一位包子铺员工重改芳也说,店里的肉包子1元一个,素包子七角一个,“老板一点儿也不吝啬,给环卫工人的包子都是足量的。作为员工,我们多干点活没关系,能帮老板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我们觉得挺好。”
其实,这不是田振国第一次做好事。他还记得,2014年刚开店时,有位客人将装有7000多元现金的包落在桌上,他赶紧收好,一直等到失主前来认领。“只要客人落下的东西没被其他客人拿走,在我这儿肯定丢不了。”田振国说,做人要讲良心,开店也要守本分,“能帮别人一把,就帮一把。”
雨还在下,世纪包子铺里暖意融融。田振国站在柜台后,望着环卫工人满足的表情,再次露出笑容。这口热包子,暖了环卫工人的胃,也温暖了莘县的清晨,更让“善意”二字在这条街上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