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聚焦度假区湖西街道傅家坟社区的“三治”融合工作法
本报记者 肖淑丽 本报通讯员 刘雨辰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老旧小区管理难、新小区邻里关系淡漠等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在度假区湖西街道傅家坟社区望岳嘉苑小区,一套以党建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工作法,正悄然化解这些难题,让这个拥有500余户回迁居民的小区焕发出新活力。10月13日,记者对该小区进行了探访。
曾经的望岳嘉苑小区面临着典型的“转型期”阵痛:居民从“村民”变“市民”,乱扔垃圾、楼道堆物等习惯一时难改;邻里来自不同村落,互不熟悉,社区认同感弱;物业与居民之间常因服务与收费问题关系紧张。
“关键在于让居民从被管理者变成社区治理的主人。”傅家坟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社区探索出一系列“金点子”,帮助居民建设温馨家园。
“微网格”管起家常事
“议事会”聊出大和谐
傅家坟社区将望岳嘉苑小区细分为1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由一名志愿者担任微网格长,负责联系36户居民。谁家楼顶漏水、哪里环境卫生差,微网格长能迅速发现并协调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
“之前有邻居在楼道堆积杂物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微网格长多次找邻居做思想工作,最后邻居处理了堆积在楼道的杂物,楼道变干净了。”望岳嘉苑小区居民刘伟志说起社区的微网格长满是感激。
同时,傅家坟社区依托村民爱在村口“唠家常”的习惯,设立了“有事大家聊”议事平台。每月,小区居民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身边事。自议事平台设立以来,已推动解决数十件居民诉求,许多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小区治理。
“文明积分”存美德
“静心调解”化干戈
为激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还帮助望岳嘉苑小区创新设立了“文明积分银行”。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垃圾分类、调解纠纷等都能获得积分,并可兑换服务优惠或作为评优依据。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针对邻里矛盾,傅家坟社区成立由党组织、物业、律师等组成的“静心”调解室,运用独特的“1266调解工作法”(1个核心理念:平心静气;2种工作模式:横向多元共治、纵向深入百姓;6项调解原则: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和谐、和弦;6条调解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公信、公心、公道),秉持“平心静气”的理念,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地化解矛盾,筑牢了社区的法治“防护网”。
“大家不要急,先坐下来喝杯茶,我们一定帮助你解决问题,请放心。”近日,“静心”调解室接到一起邻里纠纷。调解员以多年积累的邻里调解经验,捕捉矛盾的关键点,并运用一杯热茶、几句暖心话和“1266调解工作法”迅速缓和局面,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红色物业”聚合力
邻里携手一家亲
傅家坟社区还牵头组建由党支部、物业和业主代表构成的“红色物业联盟”。该联盟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望岳嘉苑小区绿化、保洁、停车等事宜,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使物业和居民从“两家人”变成“一家亲”。
此外,该社区还通过打造普法长廊、评选社区先进典型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社区的文明新风。
从最初的党员带头“破冰”,到试点成功后的“星火燎原”,再到如今的“三治融合”深入人心,望岳嘉苑小区的实践表明,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融汇自治、法治、德治之力,就能构建一个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的温馨家园,帮助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