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底医保即时结算实现全覆盖
门诊、住院、生育医疗、药店购药等费用均可即时结算
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今年底,我国医保即时结算将实现全覆盖。
通知明确,今年年底前,我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2026年年底前,开通即时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占比须达八成以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纳尽纳,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纳入结算范围。即时结算将覆盖职工医保(含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纳入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资金。结算范围涵盖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生育医疗及药店购药等医药费用,并逐步探索异地就医费用纳入即时结算。
通知提出,各地应进一步规范即时结算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即时结算效率,压缩结算周期。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起不超过20个工作日,应拨付结算资金,力争在次月底前拨付到位。同时,各地应缩短特例单议病例申请审核周期,提高医保基金结算拨付效率;还可根据当年医保基金预算、往年医保基金支出等情况,合理确定即时结算拨付比例。
此外,各地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审核全覆盖,对疑点数据人工复核,并按比例随机抽审,违规费用实行月度抵扣。即时结算情况将纳入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及内部监督范围。医保部门也将加强对异常数据的动态监测,出现基金运行风险时可约谈提醒或暂停拨付。如果医药机构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即时结算将同步暂停或终止。
长期以来,“回款慢”是医药领域的老大难问题。此前由于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结算采用“后付制”,一笔医保应付费用自患者出院后一般需要40至60天才能到账。国家医保局表示,即时结算将缓解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资金压力,增加现金流,进而赋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地区是指参保人员的基本医保参保地,通常以市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州、盟)为单位设立。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