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起来 健康风尚新
中医养生“圈粉”聊城青年
本报记者 娄小皓
城水相依,古韵今风;老街店铺,复古文艺;特色民宿,时尚摩登……行走在聊城的大街小巷,移步换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10月17日至19日,第一届非遗健康生活大会在东阿阿胶城成功举办,正是这股脉动在当代的生动回响。
这种脉动,不仅浸润在街景风貌之中,更悄然流淌进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日常。在快节奏的2025年,一种源自古老智慧的养生方式,正为这份脉动注入全新的活力,喝中式养生茶、打太极拳八段锦、制作中药香囊、体验中医推拿……传统医药类非遗正以年轻化的姿态,走近大众、融入生活,续写活力满满的时代篇章。
轻养生
中医理疗“出圈”记
“我和朋友出来吃饭,看到这里有一个中医体验活动,就体验了一下中医耳穴压豆,按摩后我感觉很舒服,希望我们的中医越来越好,发扬光大。”10月18日,放假在家的大四学生商光帅说。
前不久,“脆皮生活 养生计划”中医文化体验日活动在聊城万达广场举办,活动现场共设置了养生秘籍互动区、中医问诊区、针灸推拿体验区、中药茶饮区和中药文创市集五个特色区域,吸引了1000余名青年参加。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亚健康、慢性病等问题困扰着人们。随着对传统医药保护和推广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传统医药也更加了解,并将其作为调养身体、日常养生的手段。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加入传统中医药养生的行列,中医按摩便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选择之一。
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大众健康新需求的契合点,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是中医药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立足中医药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了阿胶文化主题公园、中草药种植园等,实现社区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组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市民生活深度融合,让中医药文化生活化、年轻化。
潮配方
舌尖上的“本草纲目”
立秋后,在聊城一家企业上班的葛斯洋发现,中药奶茶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用红枣、桂圆等食材熬出的甜汤,比网红奶茶更健康,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新选择。中药面膜、针灸美容术、祛湿茶等,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方案。葛斯洋手腕上,还戴着用中医药材制作的手串,加上这几年一直坚持贴三伏贴,这让她的过敏性鼻炎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蓬勃生命力,背后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聊城市肿瘤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姜鹏说,“我们要用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形式,把古老的非遗技艺和中医智慧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让传承‘活’在当下。”
年轻人希望中医药膳、食疗养生以更方便、更新潮的方式打开,非遗传承人便依照四季流转,调配出养生茶饮、药膳,备好中药熨烫包、熏洗散,做成能揣在兜里的膏方、丸剂;还有中药香囊,装着地道药材,藏着文化故事,既能安神健体,又能当装饰品,成了年轻人的“养生潮品”。
让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是聊城将中医药文化与养生养老、文化旅游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更是中医药文化便民化的新突破。下一步,我市还将以更为实用、互动、有趣的形式,拉近中医药文化与市民的距离,使中医健康养生化作触手可及的服务与产品。
活传承
身体里的“非遗”密码
在短视频平台,一段八段锦教学视频爆火,满屏的弹幕里,是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这股传统健身的热潮顺着网络的脉络,也吹进了聊城青年的日常,掀起了一场传统健身的青春风暴。
25岁的市民张鹏是投身这场热潮的代表之一。“工作压力大时,练一套五禽戏,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随着动作释放出去,身心轻松,思路也更清晰了。现在国家提倡健康生活,我觉得传统健身方式就是不错的选择。”张鹏说。
在临清大众公园内,肘捶研究会的弟子们身着练功服,一套拳法刚劲有力。“临清肘捶已经有150余年的历史,简单易学,深受大众的喜爱。研究会每天晚上7点到9点在我们的传承基地进行教学,相互切磋,达到强身健体和传承的目的。”临清肘捶传承人李友波说。
“这些武术不光动作带劲,还能强身健体,让我对全民健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民健身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弘扬传统文化。”临清市民徐鲲说。
商场里的中医体验、手中的养生奶茶、屏幕前的八段锦跟练、公园中的临清肘捶……中医药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亲和姿态,融入聊城年轻人的生活日常。它们不再是陈旧书卷中的遥远记忆,而是可感知、可体验、可分享的潮流生活方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非遗与青春的对话里,一种属于时代的生活美学愈发清晰:健康,可以很传统;非遗,也可以很潮流。而这,正是聊城交出的关于文化传承与时代生活的生动答卷。

